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中日技术产业信息网

红外摄像头可提高汽车安全性

2014年05月15日09:47    

近年来,为了减少事故,配备安全系统的汽车迅速增多。气囊当然不可少,标配防侧滑装置和牵引力控制的汽车也不在少数。最近,用于防冲撞的自动制动功能也在快速普及。借助这些安全系统的普及,在日本,汽车乘员死亡事故的数量已大幅减少。

日本警察厅的调查显示,乘员死亡人数从2003年的3000余人,减少到了2013年的约1400人,减幅为一半以上。在此背景下,下一个行车安全的课题就是如何减少殃及行人的死亡事故。日本由于汽车导致的行人死亡人数2003年约为2400人,2013年约为1600人,减幅少于乘员。由此可见,目前确保乘员安全的汽车在不断增加,而考虑行人安全的汽车还比较少。

为此,作为实现安全汽车社会的下一步举措,导入可提高行人安全的系统的时机日渐成熟。作为其中之一,估计很多车辆将搭载“夜视”系统。

夜晚驾车时,估计不少人都有过突然发现了暗影中的行人而被吓一跳的经历。而夜视系统的作用,正是检测出暗影中的行人,显示到显示器上或向驾驶员发出警示。这种系统其实是一种红外线摄像头,检测的是人眼看不到的红外线。

夜视系统现在的价格高达20万~25万日元,只用于奥迪、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等公司高档车的高端车型。但在未来,这种系统有可能在普通车中普及。因为从2016年开始,欧洲的汽车安全测试“Euro NCAP”将在评价项目中加入行人检测项目。而作为夜间检测技术,夜视系统当仁不让。

Euro NCAP虽然是第三方安全测试,但对汽车行业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因为在欧洲,根据Euro NCAP的评价结果来确定车辆保险优惠幅度的制度已经广泛普及。而且,日本和美国等地的安全测试标准也一直追随着Euro NCAP的动向。日本国土交通省关联团体实施的安全测试“JNCAP”也计划在2016年加入夜间行人检测项目。

鉴于上述动向,在红外摄像头行业,力争降低夜视成本的技术开发日趋活跃,包括调整红外摄像头高成本的主要因素——光学透镜材料的等级以及改进图像传感器的封装技术等。考虑到对向车辆的碰撞减轻制动功能在价格降低到10万日元以下才迎来了普及期的实际经验,夜视系统的价格目标也定在10万日元以下。

除了汽车,红外摄像头等红外线传感器还有许多用途。例如,使温度分布可视化的“热成像”红外摄像头如今被用作确定道路、电气设备、工厂设备中异常和故障位置的工具。如果借助夜视系统普及带来的量产效应,光学透镜和图像传感器的成本随之降低,红外摄像头或许还将走进家庭中的美容和健康管理等领域。已有厂商提出了将其用于老年人看护系统、与照明和空调联动的节能系统等多种方案。(作者:中岛 募,日经技术在线!供稿)

(责编:值班编辑、赵爽)

新闻查询  

新闻回顾

      搜索

产业/经营更多>>

能源/环境更多>>

机械/汽车更多>>

数码/IT更多>>

电子/半导体更多>>

工业设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