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改革阻力
出發點不一致
學界部分人士基於自由市場經濟理論分析、論証我國收入分配問題及其對策,其他人主要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運用相關理論進行分析,兩方面得出的結論往往差別很大。前者強調市場機制作用,反對或不贊成政府插手﹔后者認為市場機制失靈,重視政府調控作用。
部分人認為我國分配問題主要是財富分配不合理,收入分配特別是其中的薪酬分配問題並不突出﹔而大多數人則認為收入分配和財富分配都有問題,且收入分配尤其是其中的薪酬分配與廣大勞動者切身利益直接相關,老百姓非常關注,因此不能忽視。
利益導致意見分歧
某些既得利益群體對涉及自身利益調整持反對態度,或各種利益群體因為在現行利益格局中所處位置不同,因而對某些利益關系的判斷及調整措施形成對立的認識。
比如不承認有壟斷行業,又如認為收入分配有差距很正常且現行差距不大,還應繼續拉大差距等。
國務院參事:須建最低和最高工資制度
蘇海南認為, “十二五”時期,應在初次分配領域制定並實施積極的收入分配政策,從多個層面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
國務院參事任玉嶺則認為,必須建立最低和最高工資制度。任玉嶺還指出,我國每年以20%以上速度增長的國家財政,其使用重點需逐步移到社會保障上。如果社會保障不能有突破性的增長,財政收入這個蛋糕做得再大,仍然會因為蛋糕的切法有問題,給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以2008年為例,我國社保總投入僅佔財政的7.5%,遠低於德國的55.5%,加拿大的45.6%,美國的30.2%。由此可見,我國財政對社保的投入還有巨大的上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