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牌大國”亟待變身“品牌大國”--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利潤微薄地位被動 環境變化風光不再

“貼牌大國”亟待變身“品牌大國”

羅 蘭

2012年11月30日07: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貼牌大國”亟待變身“品牌大國”

  如今,中國制造業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然而很多產品屬於“為他人做嫁衣”的“貼牌產品”。十八大報告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專家指出,國家大力進行創新建設之時,正是制造業從“貼牌大國”向“品牌大國”穩步邁進的關鍵時期。

  大量出口商品是貼牌

  許多喜歡國際品牌的消費者對商品上“Made in China”的標簽已習以為常。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國際品牌就開始到中國沿海地區尋找生產基地,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生產材料吸引著這些國際品牌將制造加工環節放到了中國。全球化產業分工使中國的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形成了非常成熟完善的制造業體系。據了解,那裡一間不足百人的中小工廠,就能給超過20個國際知名品牌做代工。

  以箱包而言,有業內人士估算,目前國際品牌中有95%以上都在中國代工。比如美國品牌Coach,有85%在中國生產。新秀麗亞洲區副總裁Paul Melkebeke稱:“我們所需要的技術、所有的環節,都能在中國找到。”

  雖然中國經濟總量一直上升,但令人汗顏的是,中國是“貼牌大國”而非“品牌大國”。據統計,中國出口商品中大約90%是貼牌產品。而貼牌產品多說明中國的經濟實力還不夠強。目前佔有全球品牌量不到3%的世界名牌商品,佔有全球約50%的銷售額,這些知名品牌90%歸屬於發達國家和亞太新興工業國家或地區。

  “為人做嫁衣”費力不討好

  中國成為“貼牌大國”有其歷史原因。“貼牌是由中國當時的比較優勢決定的。”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發達國家因人力成本上升將其制造業低端環節轉移到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中國當時以低廉的要素和勞動力價格優勢承接了發達國家技術和產業的轉移。

  中國企業貼牌生產解決了大量就業問題,吸引外資帶入先進設備和技術,同時為國家積累了可觀的外匯儲備。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優勢逐漸消失。張茉楠指出,現在,中國的勞動力和要素價格在上漲,人民幣在升值。同時,東南亞、拉美等國家的要素和勞動力價格相比中國低,越南制造、印度制造、墨西哥制造都在替代中國制造。2007年中國制造業出口已開始顯出困難,這種情況迫使中國不得不進行創新,使制造業往產業鏈上游發展。

  一方面,自身和環境的變化使中國不能再坐享“貼牌大國”的座椅﹔另一方面,貼牌生產微薄的利潤和所處的被動地位讓中國企業難以為繼。比如一個芭比娃娃,在美國售價約10美元,而中國貼牌生產的毛利隻有0.35美元。中國企業不僅掙錢少,還得受制於國際市場和外國老板。

  貼牌生產還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中國為世界各國生產商品,卻消耗了自己的資源能源,損害了環境,最后還被一些發達國家要求負擔超過承受能力的節能減排任務。

 

(責任編輯:喬雪峰、李海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