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尋租毒丸:
毒性:●●●●
代表作:吉林信托騙貸案﹔中誠30億礦產信托
與惡意毒丸基本上都是民間金融結構發起成立不同,尋租毒丸一般都來自正規的金融機構。一旦出了事情,至少可以有正規金融機構做墊背,不會出現圈錢人跑路、投資人傻眼的情況。從這一點看,尋租毒丸的毒性稍弱。
正規金融機構對於產品設計一般都有比較系統全面的風險控制,在這套制度之下,一些產品自然會被限制甚至不能面世。但制度是靠人執行的,圈錢方如果搞定了金融機構的某些重要人士,制度就可能被打折執行甚至不執行,一些奇葩產品也就誕生了。
近幾年信托行業超速發展,從業者素質良莠不齊,風險控制也頻頻出現紕漏,造成不少有問題的信托產品面世。2012年中,據不完全統計,就有超過10款信托產品出現問題。典型的如吉林信托騙貸案和中誠信托的30億礦產信托。
這兩款出事情的信托有一個共同點:借款人都存在問題,一個是此前已欠債累累,一個是背負了大量的高利貸。作為信托,最基本的義務就是對借款人進行全面的調查,一方面判斷是否合適成立信托產品,另一方面要把借款人的情況在信托產品信息中給予披露。像借款人此前已經有很高負債率的情況,其實根本就不適合再做信托,更不用說要在產品信息中披露了。但這兩家信托公司的相關人員,並沒有做到這個最基本的要求。
不幸中的萬幸,這兩家公司在產品出事后,都通過各自的方法確保了投資者本金利息不受損失。不過以后此類情況下,投資者利益是否都能得到完美保護,就不好說了。
解毒:選擇正規、管理規范的金融機構,同時注重產品條款中的責權利細節,就算產品出了問題,也可以找金融機構賠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