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下一個信托地雷
從“剛性兌付”的角度來看,所有的固定收益類信托都沒有風險,買得越多、賺得越多。只是2012年一年中,已經有大大小小10余家信托公司開始給出事的產品“擦屁股”,雖然都可以兌付給投資者,但著實讓人冷汗連連。
2013年信托還會出現多少事故?“剛性兌付”究竟還能撐多久?
由周吉高等人撰寫的一份信托業研究指出,房地產信托業存在以下亂象:
亂象一 法律關系混亂,導致信托公司是否享有抵押權存在巨大爭議
亂象二 信托公司利用受托人地位謀取不當利益
亂象三 信托公司可能將部分信托財產信托收益)佔為己有
亂象四 為了辦理抵押登記及強制執行公証,虛構信托貸款合同關系
亂象五 通過《信托貸款合同》掩蓋計取罰息、復利、違約金4000余萬元之非法目的
亂象六 信息披露制度形同虛設
高收益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哪裡有?信托這裡就有。
近幾年信托業的雄起,堪稱理財圈的一大“怪事”:明明是投資於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但投資人卻可以享受低風險,這在理論上是不可能長期存在的,但當下確實存在,並且十分火爆。
包裹在信托中的種種風險和問題,雖然目前還不構成“毒丸”,但卻可能隨時爆發。
房地產信托:拍賣抵押品要多久?
信托產品的表述往往比較專業,不少投資人並沒有搞清楚信托的風險在哪裡,下面我們以房地產信托發生的事故為例來解釋。
2009年開始,房地產信托著實紅火了一陣子,這些兩年前瘋狂生長的信托產品,直到今天風險才初露端倪。
“中信-舒斯貝爾特定資產收益權投資集合信托計劃”是中信信托在2010年發行的房地產信托,預期收益率9%∼13%,發行規模7.1億元,期限2.5年,在2013年年初到期。但能否全額兌付,還要取決於它的拍賣結果。之所以要拍賣,是由於宏觀調控以及管理不善,舒斯貝爾這一項目銷售並不成功,沒有錢還,就隻能拍賣了。
這是一款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房地產信托,在2010年,融資方資金緊張時,通過抵押融資方的土地使用權融資,以便完成旗下兩處海景樓盤的建造。當銷售狀況不佳時,融資的房地產開發商無法完成對投資者的兌付,隻好選擇拍賣抵押物。
房地產信托最紅火的時候,也是房地產企業最缺錢的時候,房企的融資成本在20%左右。而在兌付期集中到來之時,房地產市場並沒有明顯起色。
2012年下半年,信托公司與房地產企業對簿公堂、提前清算的案例,比比皆是。
惱人的還有在兌付之前,項目方的管理報告中總是“捷報頻傳”,稍有問題,管理報告就開始中斷。投資者在這邊一頭霧水,不知道項目進展得如何了,然后可能就突然來一個“項目方資金出現問題”,可能需要走其他的程序來兌付投資者的本金收益。隨后就開始進入冗長的司法程序介入,房企項目方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走這一步的。
更令投資者擔心的是信托公司和項目方為了避免走上這最后一步,欲蓋彌彰,降價促銷、以新換舊等,最后“兜不住”的時候才想辦法解決問題。
信托公司在其中也是“有苦難言”,他們肯定希望找到好項目——風險低收益高的產品,但是他們同樣有發產品的壓力。
當每家信托公司的若干業務部一起都在市場上各處尋找產品時,一家融資企業可能遭遇很多信托公司的人同時來約談,“爭搶項目”也不足為奇。這時候房地產商和信托公司之間已經不再是談判,而是選擇能給自己最優惠條件的信托公司。
達成合作之后,資金給了房地產商,信托公司很難保証隨時對項目進行監管。畢竟一家大型信托公司也隻有上千人,去掉五六百人的銷售隊伍、二三百人的后台管理(行政、財務、法務等),很難有人手對每個項目隨時盤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