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富民強國新目標啟程【2】--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

向富民強國新目標啟程【2】

2012年11月13日08:28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手機看新聞
  在胡鞍鋼看來,人類在現代化道路上經歷了四次工業革命:1750∼1850年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國是旁觀者﹔1850∼1950年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是落伍者﹔1950∼2000年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國是追隨者。

中國式增長的秘密

“這十年,中國經濟為什麼增長得如此快,而且比較平穩,老百姓得到的實惠也比較多?”鄭新立認為,關鍵在於這一屆黨中央領導層的智慧和實干,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

其一,駕馭市場經濟能力持續提高。通過宏觀調控來熨平經濟周期,使得總需求與總供給之間大體上保持了平衡,實現了長達十年的兩位數增長,“非常難得,也非常值得驕傲。”

其二,不斷進行理論創新指導經濟發展。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以及轉變發展方式戰略思想的及時提出並迅速成為全社會共識,直接促進了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其三,社會事業發展提上重要日程並大力推進。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並對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擴大就業、科技教育和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作了明確部署,使得這十年成為中國社會事業發展最快的時期,成果惠及了絕大多數老百姓。

其四,穩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不斷完善。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的鞏固、完善和創新,為這十年的改革開放和全黨、全國人民專心致志搞建設創造了穩定的政治環境。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改革開放34年,尤其是過去十年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快速推進,構成了中國歷史的驚世轉折。據英國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森估計,直到鴉片戰爭發生前20年的1820年,按購買力計算,中國經濟佔全球份額33.0%,其經濟總量比整個歐洲要高出約20%。此后160年間,持續衰落。新中國成立前后降到4.6%,改革開放前變化不大,仍是4.6%。

“1978年,改革開放力挽狂瀾重新將中國經濟拉上了快速上升通道。”採訪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軍擴向本刊記者介紹說,按匯率法計算,中國經濟的比重,2002年達到4.4%,2011年升至10%左右,人均GDP指標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這十年,值得驕傲的成就之一,就是中國現代化成功實現了由低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的轉變。”

現在,這一奮進的勢頭依然足夠強勁。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復旦大學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將中國與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進行比較后說,今年中國經濟總量將達到美國經濟總量一半,“按照目前增長趨勢,隻要中美之間的經濟增長率之差維持在3.5%∼4%,中國的GDP總量在2020年前后與美國持平乃至超過美國是有可能的。”

2011年初,基於購買力平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了一項預測:2016年中國的GDP總量就將達到19萬億美元(美國是18.8萬億美元),那時中國經濟佔全球經濟的比重約是18%,到2020年佔比則接近25%。胡鞍鋼等學者復原的數據則顯示,1820年中國經濟曾佔全球份額的33.0%,意味著210年后到2030年,中國經濟終於重新回到了這個歷史高點。

(責任編輯:賀霞、朱瑤)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