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富民強國新目標啟程--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

向富民強國新目標啟程

2012年11月13日08:28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手機看新聞
  在胡鞍鋼看來,人類在現代化道路上經歷了四次工業革命:1750∼1850年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國是旁觀者﹔1850∼1950年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是落伍者﹔1950∼2000年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國是追隨者。

我國人口規模比世界上現有的56個高收入國家的全部人口之和還要多出3億多,人均資源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人均淡水隻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6,最豐富的煤也只是世界平均水平一半多點。如果在這種條件下,中國能夠實現現代化,整個世界就有了希望

2012年中國經濟實現年初制定的7.5%的預期增長目標幾成定局,這意味著中國的年GDP總量將首次超過50萬億元人民幣,達到8萬億美元以上,人均GDP超過6000美元。

這意味著,在黨中央堅強的領導下,十六大以來中國經濟在“穩增長”的一年——2012年,與“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新征程成功對接。

2003∼2011年間,中國GDP年均實際增長10.7%,其中有六年實現了10%以上的增長速度,在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最嚴重的2009年依然實現了9.2%的增速。這一時期的年均增速不僅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於改革開放以來9.9%的年均增速。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至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7%,經濟增速基本趨於穩定。在全球經濟增長動力衰退、國內經濟運行復雜的背景下,中國經濟沒有出現大滑落的局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新近作出了中國經濟已軟著陸、實現企穩回升的判斷。

“這十年,應當說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展速度最快、經濟效益最好的一個時期。而且,年度之間的經濟波動幅度最小,實現了一個高增長、低通脹、高效益的平穩發展階段。”接受《瞭望》新聞周刊採訪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談到,即使因國際金融危機世界主要經濟體增長明顯放緩甚至面臨衰退時,中國經濟也保持了相當高的增速並率先回升,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

以1978年改革開放為開端,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已延續了34年。持續不斷的量變已經使這個東方大國在諸多領域形成了質的飛躍,比如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世界第一出口大國等等不斷刷新的全球位勢。

從更有境界的人類進步史角度觀察分析,2012年值得銘記的不僅於此。這種量變聚集的噴薄能量正在改變人類的貧富落差和發展格局。據世界銀行最新數據顯示,隨著今年中國經濟總量達到美國的50%以上,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低收入國家GDP總和超過發達國家GDP總和的情況。

“南方國家創造的財富第一次歷史性超越北方國家,人類發展的重心發生了裡程碑式的位移。”中共十八大代表、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告訴本刊記者,此時此刻,人們會發現,中國現代化道路如何繼續展開並走向何方,不僅直接決定13億多中國人民的福祉前途命運和民族復興大業,還會影響其他約40億發展中國家人民擺脫貧困、實現自強的信心和期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丁寧寧贊同這樣的分析。他說,中國推進現代化的發展道路給了世界信心:

“中國13億多人口,人均資源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人均淡水隻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6,最豐富的煤也就是世界平均水平一半多點。如果在這種條件下,中國能夠實現現代化,整個世界就有了希望。”

(責任編輯:賀霞、朱瑤)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