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中日技术产业信息网

东京奥运会是一柄双刃剑

2013年09月17日13:53    

【相关新闻】

【未来工厂】(四):数字操作手册的制作方法

日元贬值推动外国游客猛增,唯中国游客仍受关系恶化影响

【未来工厂】(三):跨越单元生产的障碍(下)

亚洲金融风暴是否会重演?

微软收购诺基亚究竟意欲何为?

2020年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主办权已经花落东京。这场世界最大规模的赛事活动有望为“安倍经济学”提供强大支持。通过举办奥运,不仅可加快运动场馆等奥运相关设施,以及公路、铁路、机场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能够起到吸引海外游客的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是“安倍经济学”中通过扩大公共支出拉动需求的第二支“箭”,而大幅增加海外游客也恰恰符合相当于第三支“箭”的“发展战略”。按照东京都的估算,包括改造国立竞技场、利用民间资金建设奥运村、换购家电,以及国内外游客的住宿、餐饮和相关商品消费在内,在2020年之前,将产生29609亿日元的经济波及效果。

东京都的估算仅限于与举办奥运会直接相关的投资,但更多的意见认为,奥运对于日本经济的实际影响还要大。其中之一便是基础设施建设。

首都高速4成路段服役逾40年

例如,作为东京都市中心大动脉的首都高速公路的维修。首都高速的建设从上届东京奥运会开始,全长301.1公里,其中约30%开通至今已经使用了40年以上,服役30年~39年的路段也多达16%。包括为改善中心区景观而实现地下化在内,关于维修首都高速的讨论已经进行了多年,举办奥运完全有可能加快其进程。

关于公路建设,不少观点认为,为了缓解市中心交通拥堵,延长“东京外郭环状道路”(外环路)、推动建设位于郊外的“首都圈中央联络高速公路”(圈央道)等行动都将展开。

不只是公路。铁路方面,传闻东京站至羽田机场、东京站至成田机场将建设部分新路线。很多人期待新干线能够从东京站延伸至羽田机场。大和证券公司战略师近藤庆幸还透露说,预定于2027年开通的“东京至名古屋的磁悬浮中央新干线也传出了提前建设的消息”。

还有人呼吁羽田机场扩增国际航线,实现24小时运营。诸如此类,人们期待能够一举扩充机场到市中心的交通基础设施。

此外,地点选定在东京湾沿岸中央区晴海的奥运村预定由民间企业建设,在奥运会结束后收回,作为高级公寓出售。与之相应,在周边地区开发高级公寓等的计划也纷纷出笼。如果“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射出后,建筑容积率等相关规制得到放宽,这一动向估计还将加快。

单是公共事业,需要的建设投资就十分庞大。按照大和证券等的推算,假设首都高速大规模更新20公里左右、维修30公里左右,就需要大约7900亿~9100亿日元的投资,延长外环路的投资高达约1.28万亿日元。而国立竞技场的翻建需要大约1338亿日元。

至于这些是否将全部商业化,现在当然是不得而知。但包括东京站至羽田机场之间的铁路在内,尚未估算出投资额的项目还为数众多,仅官方需求,奥运会之前的总投资额可能就高达数万亿日元。而且,正如SMBC日兴证券公司经济学家中村香央里所称,这样“既能刺激民间投资,而且在增加游客方面也将产生强大影响。”仅此一点,在今后7年多的时间里,奥运会对于日本经济将起到巨大的刺激效果。

公共投资增加也可能导致经常项目亏损

另一方面,隐忧也同样存在。那就是在奥运会的带动下,公共投资有可能过度增加。最有可能扩大的,是与“安倍经济学”第二支“箭”设想的“国土强韧化”有关的防灾、减灾公共投资。自民党国土强韧化综合调查会在2012年曾经提出,包括东京圈在内,日本全国各地公路、桥梁、堤坝和港口的维护、维修及抗震化“在今后10年需要200万亿日元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

的确,公共基础设施的老化越来越严重。按照巴克莱证券公司调查研究部门(Barclays Research)首席经济学家森田京平的推测,“使用年限已经过了大约3分之1或一半”,因此可以认为,维修等投资的必要性正在增加。

但日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每年划拨的公共投资已经达到20万亿日元规模。森田称:“如果以4万亿~5万亿日元的规模增加,日本有可能会陷入经常项目赤字。”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作为投资资本的储蓄已开始减少,倘若在这个时机扩大投资,从宏观来看,这意味着过不了多久,日本就必须依靠海外的资本流入。如果出现经常项目赤字,大幅货币贬值将抬升进口价格,导致物价上涨,甚至还有可能造成利率飙升。

再者,奥运会举行的2020年,也是日本向国际承诺重建财政,使基础财政收支实现盈余的年份。即使打算以公共投资为中心改善经济,其中的局限性应该也是必须思考的因素。

自民党的一位国会议员认为:“不可否认,随着奥运公共投资的增加,对于国土强韧化的公共投资也有可能扩大。如果持续膨胀,甚至可能出现东京圈与其他地区争抢预算的事态。”

对于日本经济而言,2020年东京奥运是久违的喜讯。但不能忘记的是,在这则喜讯的背后,也隐藏着可能成为双刃剑的“锋芒”。(作者:田村贤司,日经能源环境网 供稿)

(责编:值班编辑、庄红韬)

新闻查询  

新闻回顾

      搜索

产业/经营更多>>

能源/环境更多>>

机械/汽车更多>>

数码/IT更多>>

电子/半导体更多>>

工业设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