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9日12:56
【相关新闻】
在刚刚闭幕的人大上,中国政府明确了CPI增长目标,也就是通胀容忍上限。这背后似乎隐含着进一步促进人民币贬值的意图。虽然意在拉动经济发展,但也可能拖累结构改革的步伐。
进入2月下旬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骤跌。2月份人民币下跌约1.4%,是1994年以来的最大跌幅。在市场上,多数观点认为,中国人民银行正在通过外汇干预,引导基准利率向人民币贬值的方向迁移。
这一举措虽然也有防范投机资金瞄准人民币升值流入、遏制资金流动性过剩的目的,但真正的目的,恐怕还是要避免经济滑坡的风险。
现在,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出口等表示中国经济动向的经济指标疲软。而且,大型太阳能电池板企业募集的资金没有按照预定兑付利息,开创了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兑付逾期的先例。市场对此警惕性升高。因此,中国政府希望借助人民币贬值提高出口竞争力,防止经济出现衰退。
在3月5日开幕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把2014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在7.5%左右,与2013年持平。因为在此之前,有观测认为,伴随结构改革的实施,中国政府将下调目标,维持目标不变彰显了中央对于增长的重视。“为了达成目标,中国还将继续实施人民币贬值政策”的观测增多。
有一个数字印证了这样的观测:本次人大会议除了经济增长率,还发布了3.5%的CPI增长目标。
容忍通胀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最近几个月,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等物价上涨率稳定在2.5%左右。3月9日发布的2月的CPI也为同比上涨了2.0%。布朗兄弟哈里曼(Brown Brothers Harriman)高级通货战略师村田雅志表示,留出1个多百分点的“富裕”,“表明了容忍一定程度通胀的态度。至少目前的金融政策会趋向于宽松”。
宽松的金融政策还容易使汇率向人民币贬值的方向迁移。虽然进口物价会上涨,但为了支撑企业收益,还是要容许一定程度的通胀。
但另一方面,通胀将压迫中国民众的生活。中国政府推动经济发展从投资依赖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的长期目标或许将变得更难实现。过度的外汇干预,或将招致与政府提出的另一个目标“人民币国际化”背道而驰的结果。
野村证券研究中国方向的经济学家张智威指出,以人民币贬值为轴心争取高增长率的政策,“有可能使结构改革的余地缩小,拖慢改革的速度”。包括人民银行行长暗示在1~2年内可能实现存款利率自由化在内,中国目前正在实施以金融改革为首的结构改革。中国要想建立起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增长模式,改革是必经之路。倘若不实施改革,李克强总理首相提出的重视市场经济的前提就会动摇。
中国如今面对的,是越想阻止经济增速放慢的趋势,就离改革越远的局面。以解决兼顾经济增长和结构改革课题为目标的“李克强经济学”的真正价值正在经受巨大的考验。(作者:武田 安惠,日经技术在线!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