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中國政府再度對房市下“猛藥”。3月1日,國五條細則正式出台,征收20%的差額個稅措施讓市場為之“震驚”。國五條細則出台后,市場有何反應?調控效果如何?政策是否會升級?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房價走勢如何?本報將一一解讀。
一問
個稅政策是否會更體恤“剛需”
昨日一大早,在廣州生活的好友給記者發來一張照片——在一個緊閉的大門口,有很多人排了很長的隊伍。
“這就是廣州房地產交易中心的門口。太夸張了!一大早,還沒到上班時間,隊伍已經排成長龍了,好久沒出現這種架勢了。”好友用微帶夸張的語氣對記者發出感嘆。
3月1日,措辭犀利的國五條細則中征收20%的差額個稅措施讓市場為之“震驚”。
反應 二手房交易量猛增
3月1日,國五條的細則正式出台,其中,最讓人措手不及和意外的便是個稅的從嚴征收。
細則中規定,出售自有住房按轉讓所得20%計征個稅。據悉,按照以前的規定,二手房交易個人所得稅可自行選擇全額的1%或是差額的20%計征。
“早知道早點賣了,現在可怎麼辦?”上海的陳女士對記者抱怨,陳女士與丈夫都是上海戶口,名下有兩套房,她正准備把位於中山公園附近的第一套房子賣掉,但按細則的規定——二手房交易中個稅按差額的20%征收,她光個稅就得交60萬元。
陳女士告訴記者,現在新政策還沒落地,她希望能在這個空窗期內找到買家以及合適的價格。“如果找不到,那就先暫時不賣,大不了先租出去。”
事實上,有著陳女士同樣心態的人不在少數。記者在近幾天的採訪中看到,雖然已經接近下班時刻,上海市區的幾個房地產交易中心仍熱鬧非凡。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很多人都急著過戶,想趁著這個政策空窗期把交易辦了,寧願少賺點,也想早出手。”
這樣的情景同樣出現在廣州、北京、南京等城市。《廣州日報》報道稱,僅3月4日一天,廣州市房地產交易登記中心窗口二手房交易量收件量是平日的3倍。從3月2日到3月5日,廣州全市二手房網簽量約為940多套,相當於廣州一個月二手房成交量的近1/4。
而北京也出現了一波明顯的“末班車”行情。據北京市住建委初步統計,春節后至國五條細則發布前,北京存量房網上簽約共8312套,日均簽約593.71套﹔細則發布后,存量房網上簽約共1519套,日均簽約759.5套,較政策出台前增長27.92%。《長江日報》的報道則稱,據粗略統計,“新政”公布后兩個工作日來,武漢二手房過戶量約2000套左右,與以前一個月的交易量相當。
原因 “保護剛需”?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表示,一旦自此實行,以后會常態化(除非遇到樓市特別低迷、政府救市的時候),以前主要是稅務部門搞不清楚原來的交易價格,房產交易信息沒聯網,房管部門配合力度不夠。一旦開征,這一阻礙就不復存在了。
不過,楊紅旭坦言,可以預期,為了避稅,以后二手房交易過程中的陰陽合同、做低價格,將更加瘋狂。不過,現在很多城市已經或正在建立一個動態化的評價與審價系統。想把價格做得很低,可能性越來越小了。
“目前公眾對差額20%所得稅議論最大。接下來,國稅總局(可能還有財政部、住建部)很可能會下發一個通知,明確細節。”楊紅旭說,可能也會存在一些變數,比如,在從嚴按差額20%征稅的同時,會否恢復對於換房者的優待?
這不是沒有可能。日前,據媒體報道,在遭遇到巨大的輿論反彈之后,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稅務總局已經著手制定包括“保護剛性需求”在內的國五條執行細則的落實方案,且有關方案已經上報國務院。
據悉,落實方案除保留了居住滿5年且為惟一自住房產出售免征個稅的“優惠政策”外,還有望包括按照售價、面積、購買年限等要素劃定保護線,區別性征收售房個稅的“空間”。中央部門對此隻做原則性規定,地方政府將制定具體的實施征收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