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手機打車軟件火爆中國的利與弊

2014年02月19日08:57    

【相關新聞】

數碼相機——“最后的陣地”能否守得住?

MIT開發出人工耳蝸IC,無需外置麥克風

卡西歐發布F2.8大光圈高倍變焦數碼相機“EXILIM EX-100”

帶水分傳感器的可彎曲無線標簽,瞄准人體佩戴用途

鬆下開發出首款可拍攝4K視頻的無反相機“LUMIX GH4”

 

目前,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幾十個城市,當人們有事需要乘坐出租車時,除了傳統的路邊招手方式外,又多了一種選擇,即打車軟件,乘客可通過智能手機中的打車軟件App事先約車。無疑,打車軟件的逐漸興起,在某種角度上看,更加方便了人們的出行。

不過凡事有利有弊,下面就來分析一下其中的利弊。

正面意義

經過半年多的市場大浪淘沙,騰訊投資的“嘀嘀打車”和阿裡巴巴投資的“快的打車”兩款打車軟件已基本掌控了全國打車軟件市場。而兩者也在進行著相互競爭。

近期,“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分別宣布繼續投資2億和5億元用於打車的補貼獎勵。

其實,“嘀嘀+微信支付”和“快的+支付寶”的打車軟件競爭,是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怎麼理解呢?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在足球中超聯賽市場上,很多地產商每年為每個球隊投數億元巨資,實際上是為了推廣自己的品牌,爭取在地產市場上的巨大利益,從而達到年收益數百億甚至上千億元。當然,球星也可以獲得比以往更高的身價,同時,足球市場也會火爆,球迷可以看到更精彩的比賽。

與此相似,互聯網巨頭騰訊和阿裡巴巴通過狂砸數億元補貼出租車司機和乘客,其實是想利用打車市場爭奪未來的移動支付市場。因為不少打車人是白領及年輕人,這類消費者是移動支付最大、最可能的潛在用戶。而現階段,最大受益者是出租司機,部分打車人也會順帶得到一些實惠。

為什麼騰訊和阿裡巴巴要猛攻移動支付市場呢?因為這個市場的現有規模已經上千億,未來會超過上萬億元。正是巨大的經濟利益使然。

通過打車軟件培養乘客用支付寶錢包及微信支付打車費,也就是移動支付習慣,逐漸取代線下的傳統支付方式,自然會加強騰訊和阿裡巴巴作為第三方移動支付平台的市場地位。

當然,打車軟件本身也會帶動很多其他的應用盈利模式,促進相關市場的發展。

負面影響

不過,現在“嘀嘀打車”與“快的打車”對出租車司機和乘客的數億元巨額打車補貼,也對傳統的打車方式造成了一些沖擊,使很多年前司機挑肥揀瘦、拒載的惡習死灰復燃,不少乘客打車更難了。

對於那些沒用打車軟件的乘客自不必說,接了打車軟件訂單的出租司機對於這部分乘客的路邊招手攔車肯定不會停車。即使還沒接到訂單,也會不斷地刷機,搜索有補貼的“肥活”。

即便乘客通過打車軟件叫車,很多情況下,訂單也是無人應答。隻有多次呼叫,有了補貼的錢后,才會有司機接單。如果真有急事時遇到這種情況,肯定會耽誤事的。例如去醫院看病、孕婦生小孩、趕火車或飛機等。

雖然現在打車軟件的普及率還不高,且對每位司機每天的補貼有幾次上限,但其對出租車市場正常規范運營的影響仍不容小覷。

單純的市場自身調整機能恐怕不會有多大作用,因為互聯網企業為了自己的利益培育移動支付市場,是不會在乎出租車市場的正常運營及打車軟件帶來的副作用的﹔而司機為了多拿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補貼,也不太可能會顧及乘客及時打上車的正常利益。因此,最終受傷害的還是那些無法及時打到車的普通乘客。

由於出租車屬於一種公共交通資源,因此,政府相關監管部門應採取更有效、可行的對策,規范因打車軟件造成出租車市場的種種亂象。

日本的打車軟件隻做聚合服務

日本也有手機打車軟件,最有名的是“全國TAXI配車”,目前已經有超過100萬下載用戶。但是該軟件只是將各個出租汽車公司的電話叫車服務由語音改為手機應用,用戶可以通過該應用指定要去的地點,比較各公司的價格和服務,最后選定用哪家出租公司。應用本身不直接參與車費結算,而是通過信用卡支付,也沒有哪家公司對打車軟件進行補貼,所以未出現類似國內的現象。(作者 燕雨,日經技術在線!供稿)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推薦新聞區

商務部明起對三國進口漿粕征收最高達50.9%的臨時稅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