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17日09:14
【相關新聞】
卡西歐發布F2.8大光圈高倍變焦數碼相機“EXILIM EX-100”
鬆下開發出首款可拍攝4K視頻的無反相機“LUMIX GH4”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宣布開發出了無需外置麥克風和電池的人工耳蝸系統。該系統利用人類中耳產生的電信號,不再需要以前人工耳蝸系統所需要的外置麥克風和電池。詳細內容已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半導體國際學會“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ISSCC)2014”上公布。
MIT開發的人工耳蝸系統由裸片尺寸為3.6mm見方的IC和壓電傳感器等構成。在人中耳的聽小骨“錘骨”上安裝壓電傳感器,並在內耳中植入IC。當錘骨隨著聲音振動時,這種振動就會轉變成電信號,傳給IC。IC代替內耳的蝸牛體對電信號進行頻率分解,最多分成8個信道,並將信號傳給聽覺神經。另外,這款IC可根據因人而異的聲音敏感度來調整各頻段的信號輸出水平等。
這種人工耳蝸系統採用從遺體採集的耳組織進行了工作驗証,結果表明可檢測出頻率為300Hz∼6000Hz、聲壓為40∼90dB的聲音。
壓電傳感器和IC的耗電量都很小,不到0.6mW。MIT的研究人員的設想是將小型蓄電池植入耳內,作為電源使用。蓄電池可通過枕頭及手機等無線充電。
人工耳蝸系統已被廣泛採用,目前全球有幾十萬用戶。不過,大都是在內耳的蝸牛體上插入電極,並在耳后等處安裝外置麥克風和電池來使用的。存在美觀方面以及在浴室等有水場所無法使用的課題。(作者:野澤 哲生,日經技術在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