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燃料電池走向普及(一)PEFC技術篇 ——低成本競爭取得進展【2】

2014年02月24日10:26    

核殼催化劑的活性提高

為了使將來的PEGC進一步降低成本,相關企業還打算靈活運用面向燃料電池車開發的催化劑技術。PEFC的燃料極和空氣極都要使用鉑,但由於還原反應的反應速度較慢,因此空氣極的鉑用量尤其多。燃料電池車中的鉑用量為每輛幾十克。鉑的價格約為280元/克,因此必須削減用量。家用燃料電池的鉑用量雖然每台隻有幾克,但“在以100日元為單位削減成本的情況下,能以1000日元為單位削減成本帶來的沖擊相當大。我們非常期待”(東芝燃料電池系統)。

削減鉑用量方面較受關注的技術之一是“核殼催化劑”。該技術通過隻在催化劑表面使用鉑、在催化劑的中心部分使用其他材料來削減鉑用量。以粒徑為3nm的催化劑為例,如果僅在表面使用鉑,預計鉑用量可減少一半。

日本同志社大學一直在開發內核使用價格僅為鉑的約一半的鈀(Pd)的核殼催化劑。此前利用“Cu-UPD(欠電位沉積)”法,一次隻能制造幾十μg,而現在開發出了可大量合成的改良型Cu-UPD法(圖4)。新方法非常簡單,首先,把在碳(C)上附著有鈀微粒的Pd/C粉末加入酸性硫酸銅水溶液﹔其次,在水溶液中放入網狀銅(Cu)並進行攪拌,銅會附著在鈀表面﹔然后撈出銅並添加K2PtCl4(氯亞鉑酸鉀),鈀表面的銅就會被置換成鉑。

圖4:大量合成核殼催化劑

同志社大學開發出了大量合成核殼催化劑的方法(a)(b)。對合成的核殼催化劑實施耐久性試驗后發現,催化劑的活性大大提高(c)。(圖由《日經電子》根據同志社大學的資料制作)

用這種方法獲得的核殼催化劑比市售的普通Pt/C催化劑活性高。還有一點令人頗感興趣的是,對核殼催化劑實施電位循環試驗后,活性進一步提高。同志社大學認為,剛制造出來的核殼催化劑的鈀內核形狀為橢圓形,其表面的鉑層並未將其完全覆蓋。在之后的耐久性試驗中,鈀內核有部分溶出,使其形狀接近完美的球形,同時,鉑反復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重新排列,將內核表面完全包覆住。這種現象使催化劑活性大大提高。實際上也已確認,在耐久性試驗之后,核殼催化劑的粒徑減小,鈀所佔的比例也降低。

同志社大學正在討論進一步降低成本的方法,比如在鈀中添加廉價的材料,或者內核採用價格比鈀更便宜、每克僅約4元的銀。

在碳中添加微量氮制作催化劑

為實現終極的鉑用量削減,完全不使用鉑等貴金屬的新型催化劑也在開發之中。其中,東京工業大學正在帝人、旭化成化學和東芝燃料電池系統等企業的協助下,開發“碳合金催化劑”。這種催化劑的主要成分是碳(C),其中添加了百分之幾的氮(N)原子等。其詳細機制並未公布,據稱,雖然沒有使用貴金屬,但是是一種具備氧還原活性的獨特材料。如果能實現實用,有望大幅削減催化劑的成本。

碳合金催化劑以前一般是在碳黑等現有碳材料中添加氮后,為使構造穩定、提高耐久性而進行熱處理來獲得。但進行高溫處理的話,催化劑的活性又會降低。為此,東京工業大學開發出了在制成含氮的聚?亞胺微粒后,進行多級熱處理來獲得碳合金催化劑的新方法(圖5)。

圖5:通過多級熱處理制造碳合金催化劑

東京工業大學開發出了對合成的聚?亞胺微粒進行多級熱處理、從而獲得碳合金催化劑的方法(a)。1A/cm2時接近了當前的目標值0.6V(b)。(圖由《日經電子》根據東京工業大學的資料制作)

具體方法是,先重合兩種材料進行200℃的熱處理,獲得含氮的聚?亞胺微粒﹔然后在氨氣環境等條件下以600℃、800℃、1000℃的溫度分階段對其進行熱處理。這樣,無需減少作為催化劑活性點的氮用量,就能制成碳合金催化劑。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兼顧耐久性和催化劑活性,而且能自行合成用於碳合金催化劑的聚?亞胺微粒,因此對於今后提高特性也有好處。實際上,東京工業大學通過優化重合條件,把聚?亞胺微粒的直徑由300nm左右縮小到了150∼200nm。

東京工業大學利用以新方法獲得的碳合金催化劑,在廠商的協助下制成膜電極組件(MEA)實施了單個電池單元的實驗。結果証實,能獲得接近當前目標發電特性的值。不過,由於現在是在純氧環境下做的實驗,要想在氧濃度隻有20%左右的空氣中獲得相同的特性,需要提高催化劑活性點的密度。東京工業大學正討論改良方法,打算使其形狀接近粒度僅幾十nm的碳黑。(作者:河合 基伸、狩集 浩二,日經技術在線!供稿)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推薦新聞區

商務部明起對三國進口漿粕征收最高達50.9%的臨時稅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