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中日技术产业信息网

从轩逸的市场表现看日产市场拓展思维

2014年06月03日08:41    

【相关新闻】

丰田专为汽车零部件举行技术发布会的原因

大众发布有PHEV款、泊车辅助系统的第八代“帕萨特”技术概要

日本Dynatech的自动刹车试验系统,可模拟与过马路行人同步及碰撞

丰田为混动车配备SiC功率半导体,欲将燃效提高10%

三菱重工推进油压混合动力车开发

近期公布的4月中国轿车销量排行榜显示,东风日产轩逸排名第4位,而3月和2月的排名还分别为第7和第11位。在4月的TOP10中,德系大众车型占有6席,轩逸是唯一的东风日产车型,也是唯一上榜的日系车型。

另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0月31日,轩逸在中国的累计销量突破80万辆。若之后每月销量按2.5万辆以上粗略估算,则目前轩逸累计销量应该已经迫近100万辆。

凭借外观、发动机性能、以及同级车最先采用CVT无级变速技术而受到中国消费者热捧的轩逸,之前的名声似乎并不响亮。

该车于2006年8月由东风日产推出,名称前缀了蓝鸟(BlueBird Sylphy)。上些岁数的人都知道,上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市场上出名的日系车三剑客是丰田皇冠、日产蓝鸟和马自达。那时本田还未进国内市场。轩逸之所以前缀蓝鸟也是出于借蓝鸟光的考虑。

笔者进一步查找资料发现,在历年的中国轿车销量排行榜上:

2009年4月,轩逸排名第25;

2010年4月,轩逸排名第15;

2011年4月,轩逸排名第16;

2012年4月,轩逸排名第17;

2013年4月,轩逸排名第9。

笔者在向几家4S店经销商了解情况时得知,长期以来,东风日产对轩逸的市场推广和广告宣传并不太热心,从06年上市后只有两三次,而最后一次大力度推广是在2012年新轩逸推出时做的。笔者此前在各类车展和4S店里看车,及平时的媒体广告里也发现,东风日产花大钱、频繁宣传的一直是天籁、奇骏、骐达、逍客和骊威,而轩逸则一直有意无意地被东风日产冷落。

一位与东风日产关系很近的同行朋友告诉笔者,东风日产从开始就不太看好轩逸的市场表现,只当成了上一代蓝鸟的过渡车型,轩逸现在能红得发紫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

在这种长期被内部“冷落”的情况下,轩逸的销量能保持在每月几千辆,并逐年稳步增长,最终跻身全国轿车销量排行榜获得现在的地位,可以说,基本是消费者对其情有独钟的结果,是消费者的口碑才使轩逸有了今天的辉煌。

上面所述是想说明,厂商应该尊重市场,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改变市场。对于市场的真正需求要想方设法去认真满足。

日本厂商尤其要特别注意这点,因为日本厂商最喜欢把自己的理念或看好的产品硬推加给中国消费者。从普通的消费电子产品到汽车,无不反映出日本厂商的这种固执。日系从家电、手机到计算机等败退出中国市场,就是明证。他们认为的先进技术、优秀设计、高质量的产品,可能中国市场并不买账。当然,这并不是否认厂商强推的产品不好,而是消费者需要自己中意,符合自己文化、审美观和消费习惯的产品。

不要说消费者不成熟,也不要说市场有问题。如果这样想,本身就说明了厂商的不成熟与不明智。在商言商,跟市场较劲,最终受伤害的只能是厂商自身。

以轩逸为例,可能从某些方面或某些时段,并不符合日产的整体战略。不过,既然消费者喜爱,那就应无条件满足,而不应“冷落”。此处批评日产而非东风日产,是因为合资公司的主要技术和设计掌握在日方手中,如果日方不认可,也不会采取上面那样的消极举措。

可能日产会说,反正轩逸受欢迎,所以没必要特别推广了,天籁、奇骏是旗舰车型,应重点、花巨资推广。实际这是一种推脱的态度,轩逸受欢迎不假,但销量不温不火的前面那几年也没见到日产像对待天籁、奇骏那样,频繁地往轩逸的市场推广上投资。

不过,好在日方及时认识到了问题,审时度势,并扭转了态度,在2012年用日产全球先进技术和研发团队推出了更受欢迎的新轩逸。

其他存在类似问题的日本厂商应该从日产轩逸这个案例中接受教训。有句话说的好:顺势而为,商家对市场更应如此,尤其是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商机巨大、还未成熟的市场。(作者:恩平,日经技术在线!供稿)

(责编:值班编辑、庄红韬)

新闻查询  

新闻回顾

      搜索

产业/经营更多>>

能源/环境更多>>

机械/汽车更多>>

数码/IT更多>>

电子/半导体更多>>

工业设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