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09日09:59
不承认产品已成大路货?
虽然不是全部,但日本企业公开的本地采购率给人的感觉是,大多是指部件数量的比例,很少按照成本比例进行分析。原因恐怕是日本企业看中了海外低廉的薪资,打算用与日本相同的流程,在海外制造与日本相同的产品。
那么,特殊设计的产品是否的确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笔者觉得不尽然。比方说,使用蓝光光盘录像机录制电视节目时,三星电子的产品容易与其他公司的产品联动,而日本产品则要东芝的电视配东芝的录像机,松下的电视配松下的录像机,如果不是同一厂家的产品,就无法充分联动,必须各自操作。每家企业利用自主标准形成差异的方针与利用特殊部件形成差异的思路极其类似。
可以说,其实很多日本企业都未能准确区分采用特殊部件带来的利弊。笔者认为,当产品已沦于大众化时,要直面这一事实,并采取各种办法如在成本、设计方面实现差异化等。但在现实中,日本企业还是在以特殊部件来实施差异化,结果导致设计开发期、生产前置期大幅延长,错失了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主的销售良机。这甚至令笔者觉得,日本企业恐怕只是不想承认自己的产品已经是大路货的事实罢了。(日经技术在线! 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