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30日09:49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相关新闻】
中国2013年4~6月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为7.5%,符合市场预期。该数据发布后,中国股市出现了小幅上扬,“中国经济崩溃论”暂时退潮。但是,由于依靠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模式没有改变,对中国经济而言,“六重苦”悄然降临。
令全世界担忧的中国经济减速暂时控制在了预想范围内。中国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4~6月实际GDP(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7.5%。虽然势头不及1~3月的7.7%,但使得中国政府提出的7.5%的2013年全年目标保持了实现的希望。
此前,包括深圳市在内的多个城市都查出存在虚报出口的问题。在相关部门强化了对伪装成贸易结算的资金交易进行监控后,6月份,中国的出口额在连续17个月的增长之后出现了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反映到了经济减速上。因此,在7.5%的数据发布后,上海股市出现小幅上扬,市场对此表示欢迎。
中国经济面临诸多课题。 (左)过剩的房地产投资催生出了一座座鬼城。 (右上)人工费上涨削弱了制造业的竞争力。 (右下)材料产业产能明显过剩。 |
制造业低迷愈发鲜明
但是,详细分析实际情况后便会发现,中国目前还不可掉以轻心。
首先是制造业的低迷。从1~6月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粗钢生产同比增长7.4%,水泥同比增长9.7%,化学纤维同比增长5.8%,增幅全部跌到了个位数。总理李克强曾说过,准确解读经济形势需要重视发电量、铁路货物运输量、银行贷款这3个指标,但在1~6月,发电量的实际增长率仅为4.4%。
对此,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解释说,中国的电力企业和制造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在提高,发电量增速放慢不直接意味着企业的生产下降。但就在几年前,中国发电量的增速还维持在10%左右,当时同样存在节能的呼声。因此,盛来运的发言恐怕欠缺说服力。
另外,中国工厂人工费正在急速上涨,某大型日资车企表示,如今“平均月薪3500元”已经不再稀罕。这个数字大致相当于5年前的1.5~2倍左右。
在中国,国企的存在感强大无比,改善工资待遇也包含着强化收入再分配的意义。从长期来看,还有望拉动内需的扩大,但在目前,无疑会成为企业业绩的沉重负担。自2005年采用浮动汇率制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已超过30%,这也削弱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虽然个人投资保住了两位数增长,但增势也在逐渐放慢。
最为低迷的要数餐饮业,1~6月的销售额增长仅为8.7%。中国在2012年秋季后开始整肃公务员纲纪,大压宴请吃喝之风,这显然对餐饮业带来了影响。
1~6月中国的乘用车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4%。这表明了汽车化正在向地方城市和农村延伸,但另一方面,汽车相关商品的销售额增幅仅为个位数。虽然只是推测,但有看法指出,党政官员和公务员减少了购买高档车的行为,个人消费恐怕很难在短期内使汽车关联品市场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