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中日技术产业信息网

中国经济出现“意外波动”的三个因素

2013年07月31日08:44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相关新闻】

7.5%GDP揭示中国经济的“六重苦”

决心告别投资依赖的中国经济不会崩溃

NEC联想:未来的对手将是苹果、谷歌和亚马逊

本田与通用执着于开发燃料电池车的真正目的

模仿三星,日本无法取胜韩国

 

笔者在上篇《决心告别投资依赖的中国经济不会崩溃》一文中,介绍了“拯救全球经济的4万亿元投资”在中国出现副作用的情况。本文将针对中国在告别投资依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之处,和可能会成为中国经济长期弱点的财政问题进行分析。

不良债权增加不可避免

此次中国银行间金融市场出现混乱后,海外各方对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不良债权激增,导致经济陷入混乱的担忧陡然增高。今后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此次风波后,金融业受到了中国国务院“不许无节制放贷”的严厉警告。政府主管部门明确表态“不会追加货币宽松措施”。这样一来,资金市场今后会更加紧张,实际利率也会呈上升趋势。最终,难免会出现债务违约增多的局面。目前不少贷款都陷入了“虽然继续支付利息,但业务赚取的现金收益无法偿还本金”的困境。就这一状况而言,可以说中国已经处于轻度的不良债权状态。

在向私营企业放贷较多的华东等地区,部分地区性商业银行不良债权比率近来已超过5%。如果资金持续短缺,再加上地方政府相关的债务违约,银行不良债权比率必会进一步攀升。银行参与的理财产品中,也会出现面临借方违约的情况。

这样说来,可能会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必将出现混乱。但笔者的观点却是,“尽管如此,房地产和金融泡沫剧烈破灭的情况依然不会发生”。

中央财政“善后”实力雄厚

这么说的理由是,不论利弊如何,中国经济如今依然受到中国共产党及政府的强有力控制。正如“国进民退”这个词的含义一样,这10年中国明显“回归”以公有制为中心的经济体制。

比如,即使是股份制银行,其控股股东也基本上是国有企业,以民营股东为主导的银行只有两家。

在这种体制下,中国政府不可能以“贷方自身责任”为挡箭牌拒绝救助作为债权者的银行,或者任由地方政府破产。总之,大部分损失最终会由中央财政进行善后处理。

而中央财政实力雄厚正是中国的优势所在。国债发行余额占GDP的17%。即使算入近来剧增的地方政府相关债务,恐怕也不会超过GDP的7成。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财政相当健全,即使处理大量的不良债权,中央财政也有足够的支撑能力。因此,看到当前的混乱局面,再将其与日本泡沫破灭的回忆进行重叠,就说“中国经济会崩溃”,这还为时过早。

最大疑问:中央财政能坚持到何时?

从这个角度来看,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最大“疑问”就是,“中央财政能坚持到何时?”

2012年,中国的改革派经济学家小组开展了一项研究,对养老金长期债务等国家债务进行长期推算。此项研究很有意义,首次针对庞大的养老金“潜在债务”提出了警告。不过,也存在几个缺点。

其中之一是对4万亿元投资相关不良债权所作的估算。其假设条件是,“地方政府借贷的10.2万亿元和铁道部借贷的2.25万亿元中,有三成变成呆账”,并且这3.75万亿元由中央财政来填补。也就是说,这种假设意味着今年以后不会再出现新的不良债权。但是,投资急刹车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的负债额会进一步增加,从这点来考虑,其估算似乎过于乐观。

 

(责编:值班编辑、庄红韬)

新闻查询  

新闻回顾

      搜索

产业/经营更多>>

能源/环境更多>>

机械/汽车更多>>

数码/IT更多>>

电子/半导体更多>>

工业设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