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專題>>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火力發電才是“主戰場”

2013年04月22日09:15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相關新聞】

原油與天然氣的價格為何會出現較大差異?

日本修訂《節能法》,節能建材納入鼓勵對象

中國的“頁岩革命”能否突破兩大障礙應運而生?

核電站恐怖襲擊的四種可能性及對策(下)

“頁岩革命”或導致“逆石油危機”

2012年年底,日本重型電機設備產業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三菱重工業公司和日立制作所這兩家日本老牌廠商最終決定整合火力發電業務。對於這兩家公司來說,其意義之重大無法估量。

對於三菱重工來說,火力發電相關業務堪稱“搖錢樹”,在企業經營中佔有重要位置。而且,該公司一直孤高特立,不僅沒進行過大型重組,甚至沒有進行過正式的M&A(並購),這次的賭注之大的確是史無前例。另一方面,日立對其傳統的火力發電業務也非常重視。

盡管如此,兩家公司仍決定於2014年共同出資設立新公司。促使2家公司採取這一行動的重要因素,是“安居之地”的喪失,以及今后將席卷全球的能源形勢變化。

日本經濟“失去的20年”對於重型電機設備行業來說,含義超過了其字面意思。日本的經濟發展及人口增長達到極限,作為最大客戶的各家電力企業逐年縮減設備投資。而且在3•11大地震之后,由於核電站停運,電力行業的形勢急轉直下。目前這已成為大勢所趨。電力企業的設備投資比1990年減少一半,依賴於此的重型電機設備企業也無法在日本國內實現增長。

不過,從全球范圍來看,卻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以東南亞為中心的新興市場國家今后將步入全面人口增長及經濟發展階段。電力短缺較為顯著,存在著巨大的發電站新建增建需求。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在2035年之前,全球發電容量將擴大到現在的1.7倍,其中接近6成為火力發電。火力發電的確是全球成長產業。

然而競爭也非常激烈。目前在全球范圍內,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及德國西門子公司等跨國巨頭展開激烈競爭,中國及韓國企業也開始崛起。三菱重工的大型燃氣火力發電渦輪機在全球所佔份額僅為10%左右。

生產燃氣輪機的三菱重工高砂工廠

從安居之地進入波濤洶涌的大海——兩家公司決定進行業務整合,就是為了在海外開展相關業務。

目前火力發電需求日益增大,而另一方面,全球能源價格也有可能暴漲。不僅資源貧乏的日本將陷入能源短缺困境,新興市場國家也面臨同樣情況。如今,新興市場國家為了抑制能源消費,也開始尋求高效率發電技術。雖然在低價格競爭方面處於劣勢,但說到技術實力,日本企業不會輸給全球任何競爭對手。作為兩家公司最大優勢的技術實力將催生取勝的良機。

“整合是大勢所趨”

三菱重工原動機事業本部長、常務董事和仁正文強調稱:“我們希望通過新公司在全球銷售燃氣輪機。”新公司由三菱重工出資65%,日立出資35%,和仁常務現在是業務整合的首席負責人。

燃氣火力發電站使用的燃氣輪機是重型電機設備企業取得利益的源泉。在煤炭火力使用的蒸汽渦輪及鍋爐方面,中國企業佔據50%以上的份額,已陷入激烈的價格競爭。就連始終堅持自給自足原則的三菱重工,也開始與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合作,在當地生產舊型號設備。

不過,燃氣輪機不同。1000度以上的燃氣以音速吸入,撞擊著約2000枚超合金葉片,1分鐘產生3000∼7000次旋轉,這樣的燃氣輪機中,凝聚了很多技術精華。難度與蒸汽渦輪有相當大的差別。

引領亞洲渦輪機研究領域的東京大學教授渡邊紀德介紹道:“燃氣輪機是大量專有技術經驗的集合體。即便得到設計圖,也不是能夠簡單制造出來的。”而且,制造大型渦輪機需要巨大的工廠,因此會產生巨額設備投資。在全球隻有三菱重工、通用電氣及西門子3家公司進行制造的原因就在於此。

進入門檻高的並不僅僅是大型燃氣輪機。日立比較擅長的中小型燃氣輪機也一樣。日立電力系統公司總工程師、首席技術官(CTO)池口隆稱:“燃氣輪機並不存在‘新興市場國家規格’。全球任何一個市場都需要最高性能的產品。決定勝負的是如何以低成本制造具備最高性能的設備。”

日立的中型燃氣輪機“H-25”。三菱重工的主力為大型設備。

在三菱重工和日立公布燃氣輪機技術成果的全球各國舉辦的學會上,相關人士紛紛前來取經,每次都爆滿。這証明了兩家公司的技術實力處於全球頂級水平。

和仁常務繼續說道:“本公司主要制造大型燃氣輪機,而日立則擅長中小型燃氣輪機。我們兩家公司通過此次業務整合,就具備了能夠名符其實地與全球巨頭進行對抗的全系列產品陣容。”

三菱重工以前專注於大型燃氣輪機,致力於全球最高效率的開發競爭。而另一方面,日立在1964年與通用電氣建立合作關系,大型設備委托給通用電氣,自己致力於中小型設備的開發制造。換句話說,兩家公司均面臨資源短缺問題,無力開發完整的產品陣容。其瓶頸在於缺少技術人員。“這樣無法在全球進行競爭。進行業務整合是大勢所趨”,日立首席技術官池口這樣說道。

通過業務整合,新公司的購買力得到增強,可低價採購原材料。三菱重工的和仁常務表示,這樣還能夠“逐步對重復的產品及海外基地進行整理及整合”。兩家公司力爭使成本削減15%。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