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專題>>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東風有限總裁中村克己:日產為何能在中國獲得成功?

2013年04月15日10:05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相關新聞】

【日本的制造裝置為何強大?】(1)構筑“鐵壁循環”

“巨象”三星的步伐能否依舊?

三星和谷歌高層的變動意味著什麼?

來吧,西班牙居留權,隻需16萬歐元!

三星到底想從夏普手中得到什麼?

 

自主品牌“啟辰”初戰告捷

眾所周知,“釣魚島”問題對在華日系車企影響不小。但進入2013年以后,日系車企的銷售有所恢復,2012年以118.15萬的年銷量高居日系首位的東風汽車有限公司1月份的業績比上年同期增加22.2%,5個月來首次實現盈利。

然而,1月份的業績之所以優於上年,是因為2012年1月正逢春節長假,到了2013年2月,隨著春節長假的到來,業績又比上年減少了46%。但這兩個月累計銷售額比上年同期減少15%左右,與2012年10月40%的減幅相比,成績絕不算差。

最令筆者感興趣的,要數東風有限旗下的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2012年推出的自主品牌“啟辰”。這是中方在東風日產的技術支持下推出的品牌,打頭炮的轎車“D50”已於2012年4月在北京車展上亮相。啟辰的第二款車型——掀背車“R50”推出之時,正逢反日游行爆發的9月。處在“釣魚島”問題的當口,時機可謂糟糕至極,但實際上,在2013年1月,“啟辰”創造了自主品牌首次月銷量破萬的紀錄,表現值得稱贊。

2003年才成立合資公司、在日資企業中最晚進入中國的日產為何能在短短10年時間變成為日系車企的龍頭?使其自主品牌獲得成功的訣竅又是什麼?

為了一探究竟,筆者飛往東風有限的大本營湖北武漢,採訪了執掌帥印的東風有限總裁中村公泰。

——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採訪。

中村公泰。生於1955年。1980年從慶應義塾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研究系機械工學專業畢業后進入日產汽車。從事開發30年,在日產與雷諾合並前,曾作為商品策劃室商品主管參與個性派小型車“TINO”等車型的開發。進入雷諾日產時期后,作為汽車總工程師,開發了第一代“X-TRAIL”和“BLUEBIRD SYLPHY”、“派美(PRIMERA)”等車型。2003年就任執行董事,2004年就任常務執行董事。2003年7月擔任東風汽車有限公司董事,2008年4月就任該公司總裁。

中村:歡迎您不遠萬裡而來。我先按照老習慣,通過PowerPoint簡單做一下介紹。大致回顧來看,“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是2003年成立的合資公司,“日產汽車”與中國國營企業“東風汽車公司”各出資50%。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是乘用車部門,旗下設有生產商用車的“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等分支公司。卡車部門剛剛在2013年1月轉讓給了沃爾沃。

——也就是說不只是生產乘用車?

中村:東風汽車公司的前身是在1969年創辦的“第二汽車制造廠”。當時,吉林的“第一汽車”已經開始制造大型卡車,毛澤東下達指示,要求創辦制造中型卡車的“第二汽車”。但吉林省距離蘇聯以及前蘇聯都比較近,一旦出現意外,后果不堪設想。所以,第二汽車悄悄建在了深山裡。

——這就是大本營設在湖北武漢的原因?

中村:大本營一開始比現在還靠西,在湖北十堰,那裡真的地處深山,所以工廠比較分散。因為太不方便,才在2006年遷到武漢。

——地處西邊,為何叫“東風”?

中村:在中國,“東風”還象征吉祥。就這樣,公司請毛澤東題字(公司名稱),更名為了東風汽車公司。

——真是有中國特色的趣聞。日產在中國創建公司的方式好像不同於豐田和本田。合資對象隻有東風汽車公司1家,而且公司名稱裡沒有“日產”的字樣。

中村:豐田和本田與中國公司合資的目的是生產乘用車,而我們起步晚,(社長兼首席執行官)卡洛斯·戈恩受政府之托,決定採取不同於以往的合資方式。目的是為了“關照總公司(東風汽車公司)”。一般來說,外界往往認為我是東風日產的總裁,其實還要再高一級。

——也就是說,您的職務並非“東風日產”的總裁,而是“東風有限”的總裁?

中村:是的。從截至幾個月前的公司組織結構來看,商用車業務部門一直是最大的。該部門還包括零部件業務部,零部件中除了玻璃和輪胎以外,全部為自行生產,從發動機、懸挂、變速箱到螺栓、螺母,都是如此。

——也就是說,這裡確實具備在深山裡一條龍生產卡車的體制。

中村:單是商用車部門部就有5萬員工,再加上乘用車部門的1萬員工,武漢的1萬員工,正式員工共有7萬人。如果再加上臨時工,總數更是多達9萬左右。東風汽車有限公司之所以號稱中國最大的合資公司,理由就在於此。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綜合實力和整體性是中國日產的優勢吧?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