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專題>>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東風有限總裁中村克己:日產為何能在中國獲得成功?【4】

2013年04月15日10:05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面對即將超越日本的中國,做到知己知彼

——我到中國來發現,中國人與日本人的標准不一樣。思維方式、思維模式完全不同。請問您怎麼看?

中村:日產經常倡導多樣性,我覺得多樣性的基礎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

這不僅限於中國,對任何國家都適用。我20年前曾在英國住過一段時間,與法國雷諾在開發領域也打了10年交道,這樣的問題常有發生。我也經常抱怨“英國人為什麼不理解我們的想法”、“法國人怎樣怎樣”。

所以我並不覺得中國人特殊。就像在其位謀其事一樣,國家不同、文化不同、教育不同,思維方式什麼的也都不同。日本人經常把中國人的想法叫做“中華思想”,但日本人同樣也有局限於日本、隻遵從日本價值觀的“島國根性”。

以自我為中心,結論自然是“對方不理解”。我們必須要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因此,對於日產派來的員工,我都會告訴他們,“我們雖然是合資公司,但立足的國家是中國,是在中國注冊的公司,所以在工作的時候,要有為中國工作,並且是中國給了你這份工作的意識”。

而且,就切身感受而言,日本在很多方面已經輸給了中國。但很多日本人不僅不清楚這一點,還以為日本更勝一籌。從未到過中國的人如果現在來到上海,恐怕會嚇上一跳。原本以為這裡廁所都很臟,是個窮地方,但要是論高層大廈的數量,就連武漢這座地方城市,說不定都比新宿還多。公司前面的商業步行街如今也有電影院入駐,裡面還有眾多的餐廳,以及Apple Store。比日本的地方城市富裕得多。這一點隻要數數街上跑的“保時捷”和“賓利”就很清楚了。

——我也這麼認為。

中村:所以說,日本人必須要來到中國,了解真正的中國,必須知道中國人非常勤奮、上進。輕敵就肯定要吃虧。

我也是來了才知道,這裡的大學多如牛毛,甚至有人大學畢了業也找不到工作。盡管如此,但他們學習的時間和態度相當了得。舉個例子,武漢也有不少大學,而且都是全員住校。就算家離學校再近,也必須去擠6∼8人一間的宿舍。房間裡既沒暖氣也沒冷氣。衣服不用洗衣機用手洗,星期六也要在學校學習,到了夏天,因為天氣太熱,圖書館裡總是座無虛席。

——跟日本的大學差別好大。

中村:我也在學漢語,老師是位女大學生,與我的女兒相比,她對時裝和化妝都不感興趣,心思都放在如何學習、如何去更好的大學上面。我回國的時候,她也總是托我“買日本的書回來”。從沒說過讓我捎日本的化妝品。

——真恐怖……

撤出中國是不可能的

中村:單是東風有限,算上子公司和孫公司,共有大約100家分支,優秀人才會不斷得到提拔,還會被委派到小公司當總經理。雖然地方小,但擔任一把手卻是非常寶貴的經驗,人的度量、知識面都會得到飛躍。

拿我舉例來說,我干了30年設計,到50來歲突然奉命接手7萬人的公司,工作中承蒙周圍人的幫助,而在日本,運氣不好的話,甚至要等到60多歲才能當社長。但是在中國,年輕人不斷得到提拔,擔任子公司的一把手,湖北省的黨政干部、國家的部長級人物也會調派到東風有限。中國精英教育的程度令人嘆為觀止。

總而言之,就是在不同的位置積累經驗,戰勝重重挑戰向上爬。不管是董事長還是總經理,每年都要有半年時間離開公司去北京學習,如果是部長級別,在任命后的半年要去清華大學,或者是黨校進修,每個級別的人都在學習。

——爭當世界第一大國的意願清晰可見。而日本的發展卻已經停止了……

中村:如何發掘“能人”並培養,這樣的體系遠非日本能比。大學生拼命學習,社會人學習,黨員也學習。雖然有人說這是填鴨式教育,但就學習量和壓力的絕對值而言,日本比不上中國。

——日本的大眾媒體現在大都隻關注中國的負面信息,但其實並不全是那樣……

中村:可能也是因為不知道吧。我來中國之前,很多事情也都不知道。就拿擁有千萬人口,但在中國還不算大城市的武漢來說,這裡現在正在建設地鐵,預定的線路就有9條。

——9條!內外差距在某些方面真的消除了啊。

中村:不只是汽車企業,內陸如今受到重視,是因為政府正在為消除差距進行投資。買得起啟辰的人也就隨之涌現了出來。

——啟辰的銷售非常順利呀。日本人當中,現在甚至有人認為,包括這次的反日游行在內,中國存在風險,日本企業應當撤退。對此您怎麼看?

中村:我不好發表評論,不過,對於汽車企業而言,這是完全不可能。畢竟有這麼多顧客已經回來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日兩國的媒體或許都太過夸大其詞。就這次事件而言,的確有人說時間可能拖長,但我們覺得,通過這次事件,我們與消費者建立了很好的關系。在我們來看,這並不是不可戰勝的困難,而且是必須戰勝的困難。

在年銷量超過2000萬輛的市場上,如今單是日產的份額就達到了6%至7%,我們還准備更上一層樓,達到10%。這樣的國家在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個。撤退一事,根本沒有討論的價值。(日經技術在線 供稿)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