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滑向“滯脹”?【2】--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中國經濟滑向“滯脹”?【2】

本期主持:本報記者 張競怡 見習記者 陳潔

2013年05月21日02:08    來源:國際金融報    手機看新聞

  話題二

  滯脹風險有多大

  “滯脹”的實質是實體經濟已超出了經濟增長可持續性的需要而進行大量投資,大幅增加了貨幣供給量,一旦經濟陷入衰退時,打雞血、吃鴉片引起的經濟繁榮期時所創造的巨額貨幣供給量便會反映到物價急劇上漲

  雖然通脹數據尚屬於溫和通脹,但是通脹的壓力沒有消除,公共投資的擴大,短期內雖然會制造出較好的GDP增長數據,但也有可能會導致CPI的大幅反彈,這顯然是政府和社會都不能承受的,也會導致貨幣政策更加難以選擇。那麼,在高通脹隱憂之下,“滯脹”的風險有多大?

  崔新生:2月中國CPI創10個月以來新高,同比上漲3.2%。這個數據超過了人們的預期,不僅顯示了今年沉重的通脹壓力,而且預警了今年可能出現的滯脹狀況。

  2月份CPI數據超過預期,春節因素毫無疑問是重要原因。由於今年春節在2月份,鮮果、蔬菜、水產品和肉禽等食品的消費量增加,加之冬季霧霾天氣對蔬菜交通運輸也有影響,拉動了價格上漲。這4項食品價格上漲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78個百分點,佔總漲幅的70.9%。

  但是,我們要看到2月份CPI就開始上漲且勢頭如此之猛的核心因素還是過多貨幣的投放。去年第三季度開始的貨幣投放直至今年1月信貸超過萬億元,是造成現在通脹壓力急劇加大的主要原因。3月份CPI漲幅回落至2.1%,可是龐大的信貸發放在物價市場的效應通常是滯后的,一般都要在半年之后才能逐漸顯示出來。而今年1月的萬億元信貸對物價的刺激作用,起碼也得在今年下半年之后才會真正顯示出來。

  從國際因素看,今年的通脹壓力也很大。一方面國際貨幣寬鬆的大環境預示著輸入型通脹壓力的增加﹔另一方面歐美市場正在復蘇,需求開始增加,利好我國外貿出口,但也使外匯佔款增加,從而加大通脹壓力。

  “滯脹”的實質是實體經濟已超出了經濟增長可持續性的需要而進行大量投資,大幅增加了貨幣供給量,一旦經濟陷入衰退時,打雞血、吃鴉片引起的經濟繁榮期時所創造的巨額貨幣供給量便會反映到物價急劇上漲。對於中國經濟可能出現的滯脹,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自2005年以來中國房地產泡沫的興起。

  房地產、基礎設施等各種投資人為制造出天文數字般的貨幣供應量,從而引發潛在的通脹壓力。當房地產泡沫大到超過社會承受能力時,決策層隻能被迫擠泡沫。一旦到了這個臨界點,前期創造出的貨幣,就會逐步以通脹的形式表現在物價的大幅上漲。據統計,房價每上漲1%,物價就要提高0.45%。顯然,這種以房地產、基建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是完全無法持續的。

  孫立堅:確實有很高的滯脹風險。目前通脹預期很強烈,從中國百姓爭相購買黃金就能看出,百姓想用高收益的投資來彌補未來高通脹帶來的損失。

  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目前貨幣流通速度也就是M2/GDP這個數值很小,說明貨幣有積壓現象。

  如果把央行投放基礎貨幣比作發“面包券”的話,那麼老百姓拿到“面包券”沒有去買面包,而是將“面包券”投入到房地產、黃金等市場,進行投機﹔另一些是存入銀行,也沒有購買面包。這些投機到虛擬經濟領域的“面包券”就是迷失的錢,也就是貨幣沉澱,這也使得面包的價格沒有飆升。但是面包價格上漲的預期卻在那裡,如果有一天大家把房子賣了、黃金賣了,用面包券購買面包,那麼面包的價格就會出現實際的大幅度上漲,也就是通脹預期變為了真正的高通脹,再加上經濟增速不斷放緩,滯脹就有可能成為現實。

  話題三

  如何應對滯脹風險

  具體來說,隻有通過產業升級才能遏制利潤率下降的趨勢,提高社會資本收益率。然而,實體經濟的產業升級需要充裕的高素質勞動力和高額的資本投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既然滯脹風險存在,那麼中國應該如何應對?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經歷了滯脹危機,而從美國經驗來看,當時美國總統裡根用供給學派的減稅等政策對付“停滯”,用貨幣學派控制貨幣總量的政策對付“通脹”,具體而言,就是降低個人所得稅率與減免企業稅,削減財政支出,放寬管理企業的法令與規章,控制貨幣供應量等。即通過控制政府開支與貨幣供應量的增長來降低通脹率,通過削減個人所得稅與加速企業折舊鼓勵工人努力工作與企業投資,並給予企業與市場更多的自由空間,增強活力。美國經驗,中國如何借鑒?

  崔新生:調整貨幣政策,當然這個調整隻能是微調,略微收緊信貸,不能使貨幣政策有太大波動。然而現在看來,即使微調也有困難。

  去年中國經濟一直處於下行狀態,幾次預測已到谷底馬上就要上行,可就是不靈,直到第三季度末、第四季度才開始回升。究其原因,還是國家在當時增加了信貸,加大了投資。根據國家發改委數據,去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51.8%,超過投資的50.4%。在消費貢獻率已經大於投資的情況下,仍要靠加大投資力度才能拉動經濟上行。此外,今年1至2月由於限制公款消費導致社會消費低迷,今年消費對經濟貢獻率可能會下降,那麼更得依靠投資了。

  假如過分收縮信貸,大規模削減投資規模,中國經濟完全可能重回下行軌道。即使是稍稍收緊信貸,放慢投資腳步,也可能使中國經濟增速放慢甚至停滯。然而,這個結果也隻能使通脹壓力稍稍減輕而不能消除通脹,這便會導致“滯脹”的出現。

  這幾年國內經濟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但是關鍵時刻要靠投資來拉動的基本局面仍然沒能改變。減小投資力度,經濟就慢行下滑,加大投資力度就通脹。這樣的循環使問題越積越多,其循環周期也越來越短,使得通脹一直伴隨國內經濟。而長時間通脹的結果是社會資本對實體經濟不感興趣。

  因此,一定要對可能到來的滯脹局面有所准備。調整中國經濟結構、轉變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腳步不能停,隻有真正的轉型,才能擺脫有形或者無形的滯脹。

  具體來說,隻有通過產業升級才能遏制利潤率下降的趨勢,提高社會資本收益率。然而,實體經濟的產業升級需要充裕的高素質勞動力和高額的資本投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過,這中間也涉及到一個問題,如果為了解決滯脹問題,提高企業利潤率而壓低勞動力工資,隻會把財富集中到少數人手中。這實際上是制造通脹削弱貨幣購買力,剝奪中下層的財富。

  值得一提的是,受“滯脹”沖擊最為嚴重的行業首當其沖的是血汗工廠一類的低附加值制造業和物流業,其次是零售業和批發業等。現在以及在未來我們都能明顯看到,沿海地區大量血汗工廠必然關門倒閉。這是產業升級的必然過程,也是經濟滯脹時期的必然結果。

  所以要優化產業結構調整,要注重企業的長久發展,國家對企業的扶持也是一樣,例如此前的光伏產業,國家大力扶持的時候很多企業都蜂擁而至想要分一杯羹,但當光伏行業步入寒冬期時,倒下的企業也比比皆是,導致此行業一蹶不振。所以企業不能隻顧眼前利益,應該更加注重長久發展。

  另外,優化產業結構也應該出台一定的細則,沒有產業結構深化的調整,滯脹風險可能越來越明顯。

  孫立堅:首當其沖的是降低通脹預期。美國經驗中的控制貨幣總量,中國也應該運用,央行公布的《2013年4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截至4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03.26萬億元,同比增長16.1%。目前,中國不應該再增加貨幣供應總量。

  其次,要打壓虛擬經濟投機需求,可以通過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等。

  此外,還可以通過政府共擔風險機制,幫助企業生產“面包”,讓生產過程吸收從虛擬經濟中撤出的資金。

  宋頌興:首先,需要強調的是,在中國目前GDP保持7%以上的增速是屬於中高速的增長。在發達國家來看,3%至4%的增速已經是高速增長,中國經濟增速雖然從兩位數放緩至個位數,但是與其他經濟體比較,增速並不低。其次,避免滯脹的境地,中國經濟需要找到新的增長點,以前出口拉動依賴外需的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但是中國內需還有很大潛力可以挖。

  如中西部地區的生活水平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在這些地區的生活水平能夠達到沿海地區水平的過程中,就有很多機會。目前推行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不能走過去的老路,城鎮化不僅僅是基礎建設,高樓大廈的匯集,缺少了本質,基礎建設只是空殼。新型城鎮化也需要協調農村與城市的關系,通過新型城鎮化改善農業發展,也能鏟除通脹隱患中最令人擔憂的食品價格上漲問題。

  有了新的增長點,內需上來了,那麼經濟就能完成去庫存,消化過剩產能,貨幣供應與商品供應之間的缺口也有可能補上。

(責編:蘇楠、喬雪峰)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