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重尋中國企業家精神  (上篇)【3】

於東輝

2014年11月24日10:55    來源:期《中國經營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重尋中國企業家精神 (上篇)

  數年來,平安養老利潤一直由團險所貢獻,年金業務難以擺脫虧損局面,不過這種尷尬的局面到今年年底將會打破。
  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平安養老獲悉,平安養老險公司主要業務分為團體保險和企業年金兩大塊,該公司的企業年金業務將於年底實現盈利。
  “我們基本上確定年金業務能夠盈利,盡管利潤微薄,但也是好消息。”平安養老一位內部人士表示,“伴隨著資產管理范圍和規模的擴大,年金盈利水平還將提升。”
  在年金業務實現盈利后,平安養老正在醞釀一個重大轉型,業務模式轉向B2B2C,旨在加強C端的個人客戶黏性,以此擴大業務范圍,增強盈利能力。
年金業務將扭虧
  縱觀平安養老歷史,公司利潤始終由團險所貢獻。
  自2006年重組后,平安養老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連續經營虧損,至2010年實現扭虧為盈,成為業內首家實現法人盈利的養老險公司,當年法人淨利潤1.6億元。
  “從2006年到2013年八年間,考核利潤年均增長111%,靠團險盈利,年金業務一直是虧損的。”平安養老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市場上有平安養老、國壽養老、太平養老、泰康養老、長江養老等五家專業養老險公司,除了平安養老,其他養老險公司多處於虧損狀態,究其原因主要是年金業務難以盈利。例如正在進行“三年再造”的太平養老,2009年至2012年的淨利虧損分別為1.53億元、1.72億元、1.6億元和1億元,2013年終於扭虧為盈,當年淨利潤194萬元。
  社會養老需求逐漸擴大,年金業務為何難以盈利?對此,平安養老年金部一位負責人解釋說:“主要因為一直沒有突破三個瓶頸:一是基本社保和企業年金制度之間的關系沒有理順,基本社保繳費率過高,擠佔了企業年金繳費的空間﹔二是稅收政策優惠極為有限﹔三是市場‘強融資、弱投資’的功能錯位取向始終沒有明顯改善,這是當前企業年金發展的主要障礙。”
  前兩個瓶頸為外部大環境,在外部環境改善緩慢的情況下,平安養老決定從內部入手,加強公司年金管理和投資能力。
  近兩年來,平安養老不斷攬牌照入懷:2013年年底獲得保監會授予的“養老資產管理”資格﹔2014年獲得“受托管理保險資金資格”和“基礎設施債權計劃資格”兩大牌照﹔2014年建成平安養老風控運營平台,這意味著隨著經營范圍的擴展,其資產管理將從單一年金產品投資逐步擴展到養老資產投資管理。
  上述平安養老內部人士透露,公司最近投資業績繼續穩步提升,總體投資收益率超過7%,年化收益率超9%,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規模已突破1000億元。受托企業數超2.1萬家,佔全市場45%份額﹔央企年金客戶64家,佔已建立年金業務央企的70%,是中國最大的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
轉型B2B2C 加強C端客戶黏性
  在業內人士看來,兩大能力對專業養老險公司非常關鍵,一是投資管理能力,二是創新。
  據了解,今年開始,平安養老將做一個大的戰略轉型,從B2B模式逐漸轉向B2B2C。
  “我們不同於平安人壽,平安人壽是賣保險產品給個人,即B2C﹔而平安養老一直做企業客戶,即B2B。但是我們發現,企業購買了我們的產品,最終使用我們產品的還是企業員工個人,我們最終還是為個人客戶服務的,也就是說,完整的鏈條應該是B2B2C,而不是B2B。”平安養老某高管表示。
  “隨著公司業務規模越來越大,不管是年金還是團險,我們最終的落腳點還是落到個人,即C端。從公司整體戰略考慮,我們認為不僅要重視B端的公司客戶,更要加強C端的黏性,這對公司發展前景更有利。”上述平安養老高管解釋。
  因此,從B2B到B2B2C,是平安養老比較大的轉型。上述平安養老高管透露,平安養老將利用移動互聯等手段,加強對C端的服務,增強個人客戶的黏性,“在健康和養老保障方面,我們會有一些創新,為了避免平安健康險公司業務重疊,我們以養老保障為主”。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業內人士認為社會對養老、健康方面的需求將使保險業迎來真正的黃金十年。
  近日頒布的新“國十條”,提出“把商業保險建成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支持保險機構大力拓展企業年金等業務,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對基本養老、醫療保險的補充作用、創新養老保險產品服務”,使得人們對養老險和健康險的前景更為期許。
  但是新“國十條”缺乏細節上的規范指導,業界也期待將有更細致的內容頒布,專業養老險公司則認為稅收優惠、大病醫保等相關政策有待完善。
  “新‘國十條’提出‘適時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具體細則以及與稅收、財政部門如何協調等尚不明晰。”上述平安養老內部人士表示。從國際經驗來看,無論是企業年金還是健康險都需要稅優政策推動,目前企業年金稅優幅度僅為5%,國際稅優一般在10%以上,如澳大利亞超級年金是15%。
  大病數據方面,上述平安養老內部人士表示,信息不全、系統對接困難是個問題:“招投標階段缺乏相關測算數據,投保階段缺乏參保人員信息或者信息不全,系統無法對接,理賠階段缺乏被保險人醫療明細數據。建議保監會聯合社保、衛生部門明確投標、服務階段的大病保險數據對接機制和要求,以實現保險公司對大病保險的有效風險評估,切實做到保本微利、持續經營。”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王子侯(實習生)、夏曉倫)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