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前三季度營收下滑,虧損幅度擴大,但紫鑫藥業(002110.SZ)依然備受資本大鱷的鐘愛。在人參價格看漲以及基因測序行業前景光明的預期下,關於紫鑫藥業與實力企業合作甚至轉讓股權的說法在股吧裡流傳甚廣。
一位長期跟蹤紫鑫藥業的私募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紫鑫藥業有意引進戰略股東做大上市公司,並引來多家資本大鱷與其大股東高層頻頻接觸。紫鑫藥業旗下子公司吉林中科紫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紫鑫”)尚未確定的基因測序儀訂單也讓資本市場浮想聯翩。不過,紫鑫藥業董秘鐘雲香向記者表示自己並不清楚這一情況。
盡管這一消息有待進一步証實,但憑借收儲數年的人參庫存,以及基因測序概念的火熱,紫鑫藥業股價即便在目前連續下跌數日的情況下,仍比年初上漲了1倍以上。
欲引進戰略股東?
今年4月29日至30日,吉林省副省長隋忠誠率省經合局、省農委、省人參科學研究院、吉林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特產研究所、吉林紫鑫藥業、吉林省長白山人參有限公司等相關單位人員,曾就恆大集團人參項目赴廣州與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等集團高管進行了洽談。
一個月以后的5月28日、29日,廣州恆大集團總裁助理楊連明一行3人來到延邊考察人參產業,考察組分別走訪了吉林韓正人參有限公司、吉林紫鑫初元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鑫初元”)。
公開資料顯示,紫鑫初元系國內上市公司吉林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公司成立於2010年6月,落戶在吉林省延吉市新興工業集中區內,主要從事人參系列化食用保健品的深度開發,及人參收購加工和銷售。
彼時投資者就對紫鑫藥業與恆大集團的合作寄予期望,有投資者在上市公司互動平台上詢問紫鑫藥業的人參快消飲料參呼吸是否有意與恆大簽約,請恆大代為推廣,還是公司自己推廣銷售。
當時紫鑫藥業給出的回復是,紫鑫藥業與其他公司在訪恆大集團期間,雙方就人參的科技支撐、產品支撐、原料支撐、基地支撐、政策支撐等五個方面和人參的醫藥制品、食品、保健食品、化妝品、飼料添加劑等五個經濟點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討交流,進一步增強了恆大集團投資吉林省人參產業的信心,目前公司並沒有單獨與恆大集團就該事宜進行正式磋商,但公司未來不排除引進更有實力的企業共同做大做強公司人參產品的可能。
上述回答給予了資本市場無限遐想,而記者從一位資深投行人士處獲悉,紫鑫藥業大股東亦曾表達出願意引進戰略股東,做大上市公司市值的想法。該投行人士表示,目前已有數家國內知名的投資機構曾經或正在與紫鑫藥業高層洽談。
如資本大鱷“明天系”掌門人肖建華也在與紫鑫藥業高層頻頻接觸,不過這一說法僅在投行圈內流傳。
11月13日,記者給紫鑫藥業董事長郭春林和鐘雲香分別發短信,詢問其是否正在與數家國內資本洽談存量股轉讓,引進戰略股東等事項,截止到發稿前,記者並未得到任何回復。
然而,令投資者頗感意外的是,紫鑫藥業三個月前公告的定增方案至今還遲遲未見結果,上述投行人士開始懷疑定增方案會有變化,甚至不排除與此次引入戰略股東有關。
在今年8月22日停牌后,紫鑫藥業在不到兩周的時間內火速推出了20億元的定增方案。公司表示,此次定增的金額將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
公告顯示,紫鑫藥業擬以12.60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1.5億股,募集總額不超過20億元的資金。此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對象為仲桂蘭、紅櫻資產、富德昊邦等6名對象。其中仲桂蘭、紅櫻資產、富德昊邦和李自英均認購4億元,佛山科技孵化和郭華認購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仲桂蘭為公司實際控制人郭春生的母親,持有公司控股股東敦化市康平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康平投資”)34.84%的股權。發行完成后,控股股東康平投資持股比例從49.02%變為37.44%,仍為公司控股股東。
不過鐘桂蘭認購4億元的資金來源頗為蹊蹺,據了解,近年以來紫鑫藥業大股東及其關聯方對資金的需求極大,所持股票絕大多數都已質押,且並未說明質押股票所獲資金的用途。
記者查詢紫鑫藥業公告發現,2014年10月11日,紫鑫藥業控股股東康平投資目前共持有公司2.51億股股份(其中1500萬股股份進行了約定購回式交易)。截至公告刊登之日,康平投資共質押本公司2.26億股股份(佔康平投資持有公司股份的89.71%),佔公司總股本43.98%。
紫鑫藥業大股東的另一位關聯股東仲維光在截至公告刊登之日的2014年10月11日,共質押本公司3000萬股股份(佔仲維光持有公司股份的96.90%),佔公司總股本5.85%。
這意味著目前大股東及其關聯方已將上市公司49.83%的股票質押給了相關機構。
事實上,上述定增方案自9月3日推出以來,目前並無新的公告出示。記者致電鐘雲香,她表示具體事宜因涉及信息披露不便透露,目前定增方案還在申報過程當中。
站在基因測序風口
紫鑫藥業一個巨大的投資價值,無疑是當下正熱的基因測序概念。
4年前的2010年8 月,紫鑫藥業或許並沒有預料到中科院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對紫鑫藥業提供的人參啟動全基因組測序會給其帶來如此實質性的利好,起初紫鑫藥業的初衷不過是為了選擇品質更優的野山參。
2011 年3 月4 日,中科院、吉林紫鑫藥業共同發布中國人參基因組圖譜,建成國內首個人參物種種質資源庫。隨后雙方的合作進一步擴大,2011 年10 月23 日,基因組所和紫鑫藥業聯合建立“中國北方藥用物種基因組學轉化研究中心”。
2013 年12 月21 日公告稱,紫鑫藥業全資子公司吉林中科紫鑫科技有限公司擬以自有資金200 萬元設立北京中科紫鑫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從事基因測序項目相關研發與經營。
2014年1 月28 日,中科院對基因組所下發了《中國科學院關於同意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以無形資產入股吉林中科紫鑫科技有限公司的批復》,同意用9 項專利的一半所有權入股﹔6 月25 日,紫鑫藥業收到基因組所的通知,已完成相關評估和登記等手續,履行內部決策程序、環保和發改委等政府審批和備案后實施。
9 月1 日,北京中科紫鑫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官方網站上線,聲稱已選出18 家基因測序儀的試用單位。據申銀萬國分析師預計,中科紫鑫與已公布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青島海洋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四家單位合作已成定局,此外還有兩家在商議中。
網上流傳的一份《申銀萬國“紫鑫藥業、千山藥機定增說明和基因行業最新進展”電話會議》中分析道,紫鑫測序儀是基於羅氏454(Roche)測序儀,在焦磷酸測序技術原理基礎上做革新和改良,成功解決了二代測序“讀長較短”的關鍵技術難題﹔測序讀長方面,紫鑫測序儀高達1000bp,超過國際上絕大部分二代測序儀包括華大的測序儀,而在測序通量方面,紫鑫測序儀為5~400Mb,可以很方便的根據應用項目的需要自行選擇﹔而在准確率方面,序列分析原始准確率99%,校正計算准確率99.9%以上,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完全能滿足科研需求。
該電話會議中著重強調的是中科紫鑫測序儀的性價比,紫鑫的BIGIS測序儀售價為120萬元,成本約70萬元左右,低於進口設備的1/3以上,應用成本低於進口設備的1/5以上,測序試劑低於進口設備的1/5~1/10,比華大測序儀價格便宜、性價比要高。
另據中科院任魯風博士在紫鑫藥業的一次投資交流會上講,其團隊研發成功的中科紫鑫國產新一代基因測序儀將在中國基因測序領域佔據80%以上的國產化市場份額。上述說法,記者曾在對任魯風的採訪交流中得到証實。
據長期跟蹤研究中科紫鑫的資深研究員了解,目前中科紫鑫明確的意向訂單已有近300台,僅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就計劃訂購200台以上,而諸如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單位的訂購數量可能更多,總量估計可能已近千台。
另據業內人士估計,目前中科紫鑫的生產線今年產能已達300台,明年產能將達到1000~2000台,后年有望達到3000~5000台。
不過對於上述訂單數據,記者向中科紫鑫基因測序儀的試用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以下簡稱“藥植所”)進行求証,該所鑒定中心副主任宋經元表示,藥植所曾於今年8月與中科紫鑫協議購買部分測序儀供試驗使用,不過迄今為止藥植所連樣機設備也未見到,實驗室不得不繼續使用耗材和試劑費用都很高的進口基因測序設備。
對此,記者分別向郭春林和鐘雲香發短信求証,鐘雲香告訴記者,目前公司証券事務部並未接收到來自於中科紫鑫關於基因測序儀設備的效果和性能方面的信息,18家試用單位目前還在測試當中,至於訂單和產能數據都屬於市場傳聞,公司目前無法証實。
庫存人參價值看漲
紫鑫藥業前三季度雖然虧損,從其財務數據上可以看出,公司惜售野山參是虧損主因。
今年三季報顯示,紫鑫藥業三季度營收下滑,虧損幅度擴大。公司前三季度營收累計為4.10億元,同比增長29.34%。不過,第三季度營收僅為0.99 億元,同比下降10.57%。公司前三季度淨利潤為虧損0.48 億元,同比下降244.61%,扣非后淨利潤為虧損0.63 億元,同比下降339.28%。其中,第三季度淨利潤為虧損0.24 億元,同比下降294.36%,虧損幅度擴大。
對此公司解釋為,三項費用過大以及野山參惜售是虧損主因。公司是最早獲批“藥食同源”試點的制藥企業之一,公司在人參精加工領域取得了快速發展,現已獲得5個食品生產許可証,覆蓋11個細分品種,今年前三季的三項費用率高達73.13%。
盡管業績虧損不斷增加,但紫鑫藥業不斷增加的人參庫存卻是實實在在的值錢貨。
公司2011年人參產品的庫存量為778.85噸,2012年這一數字為2683.82噸,同比增長34.03%﹔2013年庫存量為3050.40噸,同比增長13.66%。如果按照目前人參每公斤700元計算,則公司2013年人參產品庫存量的市場價值就高達21.35億元。
據其三季度報告披露,紫鑫藥業預計在第四季度公司藥品銷售收入平穩增加,人參粗加工產品公司將根據市場行情進行銷售,預計粗加工產品銷售收入將大幅增加。這意味著紫鑫藥業將加大人參銷售力度。
2009年,吉林省開始控制人參種植面積,由原來的每年3000公頃左右控制到不超過1000公頃,人參種植面積大幅度下降。
人參的生長周期至少4~6年,這意味著,人參產量從2013年開始大幅下降,下降幅度至少66%。而在需求端,中國現在每年消耗干參3000噸(干鮮參比按1︰3.5,約1.05萬噸鮮參),其中1500噸用於藥品。2012年,人參“藥食同源”政策放開,該產品不再限制為藥品消費,人參食品的需求將使人參需求提高3~5倍,未來人參供需將嚴重失衡。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