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09日10:19
【相关新闻】
美国奥巴马政权6月25日公布了《全国气候行动计划》。坚持在2020年之前实现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05年削减17%的目标,并将为此将采取一系列举措,比如使第一任期时翻番的可再生能源再增加一倍等。
美国的可再生能源主角也是风力,一直保持每年近30%的增长率,截至去年年底,风电输出功率已超过6000万千瓦。作为重要电源,正逐步获得“公民权”。风力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而且成本低,不会释放二氧化碳,对产业的波及效果很大,因此被寄予厚望。
不过,今后要想持续普及推广,则需弄清并解决风车存在的课题。其中,噪声、阴影及景观等问题十分令人担忧。虽然抱怨影响心情、无法入睡的居民较少,但的确存在,并且还出现了公开提起诉讼的情况。
目前,掀起了一股将风车与噪声问题及影响人们心情这一点综合加以考虑的潮流。日本最近一直在讨论这一话题,而在率先普及风力发电的海外也曾经历过这一现象。本文将主要以美国为例,介绍全球各国是如何看待风车与健康问题的。所有观点都认为风车噪声问题是心理问题(资料1)。
反安慰剂效应
在网站上提供科学信息的美国《发现》杂志时常刊登一些有趣的文章。下面介绍2013年3月3日刊登的一位心理学家的报告,和2012年10月23日刊登的一位科学记者的报告。
随着智能手机等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声称因电磁波导致健康受损。无线局域网WiFi产生的电磁波虽然不会危害人体的细胞,但也有人因此而影响情绪。而对于个人电脑和电视,这样的投诉却较少。这是一种心理问题,被称为“WiFi综合征”或者“电子雾霾”。
美国心理学家在电视节目中做了如下实验。随意召集一些参与者,打开WiFi。15分钟后,约一半人表示心情变差,其中有两人中途退出。但事实上,此次实验根本就没有打开WiFi。
这就是典型的“反安慰剂效应”(Nocebo Effect)。具体而言,就是即使使用完全无效的药物,但却因深信其有效,而最终产生副作用的现象。有时对副作用过于担忧,认为“喝药后一定会出现副作用”,最终却加大了毫无必要的消极影响。据称,病态住宅、病态建筑的反安慰剂效应也非常大。
据推测,最近风力发电产生的噪声问题也是这个情况。关于风力的噪声和振动,虽然在科学上没有发现问题,但居住在风车附近的居民中,却有些人抱怨身体变差。虽然多数居民并没有这种感觉。估计这是因为他们认定可能是风车的原因,出于心理压力,最终危害到了身体健康。
上述心理学家还建议进行如下实验。把认为风力发电导致心情变差的居民聚在一起,让他们一同乘坐巴士出去旅游。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放下百叶窗,不让他们看到外面的风景。巴士行驶到风车附近后再离开。从而观察与风车之间的距离对他们造成的影响。如果和距离没关系,那就还是心理问题。由于这个实验无需任何成本,因此希望地方政府等务必实施,以解决问题。
并且,最近美国马萨诸塞州政府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也公布了的调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风力噪声问题缺乏流行病学上的根据,属于心理问题。这些调查引起轰动,许多媒体纷纷进行报道,报告书还刊登在网站上。下面具体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