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08日08:50
【相关新闻】
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3月24日举行了首脑会谈。奥巴马围绕乌克兰问题,希望中国协助巩固对俄“包围圈”,但没有得到习近平的回应。不过,研究中国政治的东京大学教授高原明生指出,“中美关系现在虽有矛盾,但仍是以合作为先的”。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3月24日举行了首脑会谈。这次会谈是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奥巴马总统表示中美已经就加强“新型双边关系”达成了共识。奥巴马总统似乎是接受了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6月的首脑会谈上再次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设想 。
奥巴马政府虽然没有明确回应习近平主席的提案,但是,在2013年11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珊·赖斯(Susan Elizabeth Rice)曾表示“让新的大国关系起作用。这意味着中美两国虽然难以避免竞争,但在双方利害一致的问题上将加强合作”,暗示了美国接受该提案的态度。
之后,美国政府官员虽然未就这一主题明确发言,但这一次,习主席表示,奥巴马总统亲笔信中,已经接受了这种提法。
中美向“新型大国关系”发展?
高原明生
东京大学法学部教授。
主要研究现代中国政治、东亚国际关系。1981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1988年完成苏塞克斯大学开发问题研究所博士课程(DPhil),成为笹川平和财团的研究员。1989年出任日本国驻香港总领事馆专门调查员。2000年就任立教大学法学部教授。2005年就任现职。 (摄影:加藤 康)
高原:关于这一点,现在有几种不同的看法。其中之一与您所说的一样。按照这种观点,奥巴马政府在2013年的夏天已经决定接受“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赖斯的发言正是遵循了政府的方针。美国副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在2013年访华时,虽然并不明显,但也作了与赖斯相似的发言。
——倘若如此,这是奥巴马总统首次亲口表明这一方针。
高原:但情况也并非这么简单。习近平主席说的是“新型大国关系”。而奥巴马总统这次使用的则是“新关系”的说法。至少在公开场合,双方的用词不一样。
——习近平主席的说法给人的感觉是要建立“大国关系”的“新形式”,而奥巴马总统的说法则可以解读为“中美关系”的“新”模式。
高原:这可能是因为奥巴马总统不想给其他国家留下美国对中国言听计从,接受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印象。
——既然如此,奥巴马总统为什么还要用这么相似的说法?
高原:我觉得这是因为奥巴马总统无法完全无视习近平主席的提案。需要表现出“尊重习近平主席”的姿态。毕竟习近平政府要执政近1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美国估计会碰到许多需要中国帮助的地方。
——举例来说,哪些地方需要中国帮助?如果只举最主要的三个,又分别是哪些?
高原:首先应该是经济。这包括中美两国的经济关系、在世界经济领域的合作这两个方面。关于前者,美国今后还必须请中国购买美国国债。至于世界经济领域的合作,在G7和G20等场合,估计会有许多地方需要中国的同意。
第二和第三很难排出先后。分别是朝鲜核问题与中东问题。中东问题包括伊朗核问题和叙利亚问题。而且,在今后,俄罗斯对策也会变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