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地位或被中國超越 美報告預測2030霸權終結【2】--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一家獨大將成過眼雲煙 

經濟地位或被中國超越 美報告預測2030霸權終結【2】

●本報駐美國、英國、德國、日本記者  李勇  孫微  青木  李珍 ●本報記者  段聰聰 ●陳一

2012年12月12日07:16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美國向中國發信號

  關於世界未來發展趨勢的報道很多,上個月,經合組織預測2016年中國經濟超過美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去年也做出相同的判斷,聲稱“美國時代”已經接近尾聲,2016年將成為“中國世紀元年”。但在美國,反駁“美國衰落論”的聲音一直佔據主流,在今年的總統大選中,奧巴馬和羅姆尼都高調宣揚要創造另一個“美國世紀”。有分析稱,在官方報告中直言不諱地宣揚美國霸權即將終結實屬罕見。

  據報道,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是美國情報機構負責統一、協調情報界戰略情報分析的重要部門,前身可以追溯到1950年成立的國家評估委員會,當時由於中情局在朝鮮戰爭前的許多情報評估中出現失誤,新上任的中情局局長彼德·史密斯創立了國家評估委員會。1979年,時任中情局局長特納全面調整重組整個國家的情報官體制,建立國家情報委員會。2004年,美國對情報界進行自1947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改革,國家情報委員會成為新成立的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下的一個機構。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吳心伯介紹說,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在他們的分析和評估中大量吸收專家學者的意見,不是純粹情報部門內部的觀點。國家情報委員會報告的結論有兩個特點,反映主流派的看法﹔相對客觀,屬於情報分析,較少意識形態、黨派政治等方面的東西。

  吳心伯說,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在寫這份報告的過程中也聽取了中國學者的意見,參與報告的人下周會來上海與中國學者交流。

  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被稱為“全美情報界最高層級戰略情報分析產品的生產者”,它的報告對美國的影響非常大。該委員會曾在“2025年的全球趨勢報告”中建議美國團結西方國家, 作為西方世界領導與新興大國競爭和合作,以美中關系為主軸構建相對牢固的世界新秩序。后來,美中(G2)共治的說法果然被傳得很廣。英國路透社說,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每4年發布一次報告,而且選在總統大選年,旨在為即將組建的新政府提供有關全球趨勢的真知灼見。法國《回聲報》認為,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發布報告的目的是“刺激美國當今戰略決策者”——也就是美國政府,採取他們認為是“當務之急”的應對策略。

  伊朗PRESSTV電視台認為,美國試向中國發出信號。報道說,在美國發布該報告之際,菲律賓負責美國事務的官員說,美國和菲律賓將在本周舉行會談討論美國擴大在亞洲國家存在的議題。顯然,美國這是試圖“向中國傳達強烈的信號”,美國把中國視作是“正在崛起的經濟和軍事大國”。

  接受中國崛起的現實

  中國正成為更多國家戰略構想中的“關鍵變量”。據英國廣播公司11日報道,印度外長胡爾希德周一(10日)在德裡舉行的一個會議上稱,應接受中國正在崛起現實,他說:“我們必須接受中國出現在印度和盟友認為屬於我們的許多領域的新現實。”他還說,中國應該和印度一樣,有在印度洋出現和發展的權利,這是所謂的“新興亞洲世紀”中的一個重要的關鍵因素。報道說,上任才六周的胡爾希德被認為將會很快宣布一套長達十年的新外交戰略。

  中國崛起難以避免,這也被認為是美國報告要傳遞的主要信息。不過,有中國專家認為,新興市場經濟國家能否形成群體性崛起,與西方分享地位和權利,目前有不同看法。

  吳心伯認為,美國的這種報告幾年出一次,所以這些結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中國對報告中預測的風險,包括國際環境的風險以及自身發展的風險都要有清醒認識,比如海洋爭端和新的游戲規則。西方很可能會加緊制定新的游戲規則來約束中國。此外,對報告中世界將多極化的觀點不要過分放大。在中國力量快速上升的背景下,過分宣傳中國超過美國,與西方分享地位等觀點可能會引起西方過多的警惕,還是讓發展本身來說話。

  有分析認為,預測一個高速變化的世界,是個高難度的事情。德國《商報》近日也請德國專家預測了“2030年的世界經濟”,稱世界大國都處於十字路口,對它們的未來進行預測是種考驗。文章說,美國20年后仍是世界經濟榜首,然后是中國,之后則是日本和印度。該預測稱,工業革命造就了西方的崛起。而現在,發展中國家依賴新經濟逐漸超越西方。

  法國《巴黎人報》回顧說,此前該機構的同題目報告既有閃光點也有很多被証明無稽之談的東西,2000年的《2015全球趨勢》中,他們預測中東地區將發生巨變,這如今被他們炫耀為“提前預言阿拉伯之春”不過,2000年他們還預言不會有克隆牛出現,堅信伊拉克有核武庫,歐洲在未來三年內至少出現3個世界頂尖技術中心(倫敦、慕尼黑、巴黎),並成為全球經濟新的增長點,這些如今看來隻能付諸一笑。▲

 

 

(責任編輯:值班編輯、喬雪峰)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