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专题>>中日技术产业信息网

【解码富士康】(三)卓越的机械加工技术博得苹果青睐

2012年12月04日14:35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相关内容:

【解码富士康】(一)世界最大EMS企业——何为富士康?

【解码富士康】(二)世界最大EMS制造商的优势在哪里?

作为一家台企,在中国大陆快速壮大,规模荣登世界制造业第一,富士康公司受到关注也是理所当然。而最近有关富士康的话题大多围绕为美国苹果公司进行的代工生产。

切削智能手机机壳

众所周知,富士康现在最大的客户是苹果。有看法认为,这是因为苹果从富士康尚在艰辛创业的时代就开始支持其发展,在最近,苹果公布的该公司引以为傲的金属机壳——Unibody的制造也大部分由富士康承担。极其注重设计和外观、追求独特性的苹果最终找到的,是使用小型加工中心,利用立铣刀切削不锈钢和铝合金机壳部件的方法(图10)。苹果透露,最近上市的轻巧型智能手机“iPhone5”的铝合金机壳也基本采用的是这种制造方法,边缘部分采用了借助昂贵的金刚石工具进行精密切削形成镜面的精工制造方式。

    图10:通过切削为苹果公司制造机壳

    苹果的机壳、相关装置、工具和工厂。苹果产品的机壳使用铣刀加工制造。需要的机床多达数万台,其专用工具也为内部制造。

对于一天生产数十万件的批量产品,切削出全部机壳在以往的常识来看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一定要采用这种设计的苹果的执着不禁令人感到讶异,但笔者同时也想对完成了这一重任的富士康的生产技术以及技术团队给予高度评价。当然,为了完成任务,富士康购置了数万台机床,其中大部分都是日本制造。正如在成形品制造上对主要手段——模具制造精益求精一样,富士康对机床使用的超硬立铣刀工具也尝试了内部制造,如今已经达到了巨大的生产规模。

切削出自由曲面,最后通过研磨,创造出精美的面和高精度,这正是模具制造的写照(图11)。而且,如此大规模的生产,能够完成的除了富士康,全球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家。而富士康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模具和制造业的该公司总经理徐牧基居功至伟。如果没有他,切削机壳或许就无法实现。

    图11:确立切削机壳制造技术

    这项技术是利用模具加工技术的生产方式,只有拥有世界最大的模具设备和数万模具工的富士康才能实现。

从深圳搬往内陆

谈到富士康,就不能不提深圳市郊外的巨型工厂(图12)。这种巨型工厂在深圳郊外的龙华和观澜有两家,龙华工厂规模尤其之大,甚至有世界最大工厂之称。两家工厂的占地面积约为231.5万平方米,100多栋厂房林立,最多的时候员工曾经多达40万。受最近人工费飙升的影响,富士康正在逐步把生产基地向内陆迁移,但深圳现在仍然拥有员工30万左右,是富士康的主力生产厂。

    图12:巨型工厂的厂内风景

    深圳工厂的厂内风景。工厂内部属于保密区域。

包括内陆地区在内,富士康的工厂遍布中国国大陆的30多个地方。工厂的用地都是富士康看准未来发展的前景,事先在城市郊外购置的大片土地。富士康的业务部基本上是为客户和产品逐一设置,看起来就像是工厂分属各个业务部。工厂从深圳向内陆转移虽说流程复杂,但或许是因为每栋厂房的建设标准都留出了富裕,多数工厂已经安装了既有的生产设备,转移工作的开展频繁而且快速。

但熟练技术人员的调配似乎存在难点。因此在未来,深圳工厂估计还将继续维持其重要尖端制造基地的地位。

在向内陆工厂转移的过程中,生产规模正在扩大的业务的转移似乎进展顺利(图13)。而且,接收工厂用地的庞大着实惊人。每一座都像是日本常见的大型汽车工厂一样宽敞。再加上新工厂能够给内陆地区带来众多的就业岗位,听说地方政府也积极欢迎并伸出了援手。

    图13:遍布中国内陆的工厂

    为了削减人力成本,确保劳动力,今后的扩大将以中国内陆地区为中心。规模之大和建设速度之快惊人。

全面扩大液晶业务

富士康从2003年开始经营液晶业务,其产品得到了大量电子产品显示装置的采用。富士康在台湾创办起步最晚的液晶企业——群创公司(Innolux)的时候,曾经设想过收购当时业绩低迷的日本液晶工厂,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从台湾召集人才的做法。因为具备拥有客户资源的优势,群创发展顺利,最近还把台湾奇美公司(Chimei)招致麾下,成为了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三的液晶企业。

2012年3月,富士康宣布参股夏普公司,再加上之后夏普经营低迷的因素,媒体对此大加报道,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在日本也成了当红人物。

其实,在创办群创之后,富士康在液晶业务上依然与日企进行着合作。富士康自然希望借此机会,取得日本尖端的液晶技术。对于液晶这种日新月异的技术,企业必须要紧跟最前列的步伐,但现如今,富士康单独开发技术还比较困难。就这个意义而言,此次与夏普的合作和出资也是合情合理。笔者衷心希望两家公司能够实现双赢。

应对事故的反应速度惊人

对于快速发展的大企业,负面消息是家常便饭。或许是因为来自台湾内部的嫉妒,富士康在过去甚至背上过“掏空台湾的罪魁祸首”的骂名。2010年上半年,深圳工厂接连出现员工跳楼自杀的悲剧,当时一些报道把原因归咎在恶劣的劳动条件上。

对此,郭台铭采取了关注全体员工的心理健康、设置跳楼防护网、工资翻番等对策(图14)。工资翻番当然也给周边地区的日资企业造成了重大影响。日后在内陆建设新工厂时,郭台铭也采取了与当地政府联手招聘员工等对策。

    图14:误解满天飞的跳楼自杀报道

    工厂设置了跳楼防护网。照片为深圳工厂。

或许是因为向内陆移转时相关工厂的建设速度过快,2011年5月,由于在制造铝合金机壳的抛光工序中对研磨粉的处理不够充分,一家工厂发生了粉尘爆炸事故。但之后应对措施的快速着实令人咋舌。那么大规模的工厂改造竟然在基本维持原产量的前提下于短期内完成,而且还实施了广泛利用机器人的大幅自动化。

关于机器人,根据媒体的报道,郭台铭曾在2011年表示“将在数年内引进100万台机器人”,但笔者觉得,在短期内达成这个数量似乎有些困难。在笔者看来,虽说富士康不仅自己制造机器人,还在向外部大量购买,工厂内的机器人的确有所增加,但能够使用机器人的领域目前还仅限于生产加工领域,组装、检查领域在未来都很难实现大规模采用。这是笔者根据工业机器人发达国家日本的经验做出的判断。(日经技术在线! 供稿)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庄红韬)

新闻查询  

新闻回顾

      搜索

产业/经营更多>>

能源/环境更多>>

机械/汽车更多>>

数码/IT更多>>

电子/半导体更多>>

工业设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