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21日08:29
【相关新闻】
三纬的中国市场策略:先期切入教育市场,商务用途未来考虑租赁模式
最近,一本名为《受困的帝国》(日文书名为《沈みゆく帝国》)的书籍向世人描绘了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去世后苹果公司的内部情况,那就是,无论接班的管理层如何优秀,苹果还是渐渐失去了乔布斯在世时的锋芒。苹果能否重现昔日辉煌?围绕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该书的作者Yukari Iwatani Kane。
Yukari Iwatani Kane
苹果能不能掀起新的创新呢?答案恐怕是非常困难。但是,只要苹果敢冒风险,我觉得还是能够办到的,而且现在还有时间。书名中所说的“走向沉没的帝国”只是与过去的苹果相比,与其他公司相比,苹果是否会沉没还不好说。虽然拿索尼比较可能不太好,但苹果是否会陷入索尼目前的境地,还要看今后的业务战略。
最近几个月,苹果开始承认自己发生了改变。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终于拿出了自己的战略。这或许不是创新,但应该是身为“经营专家”的库克为苹果做出的最佳设想。
与IBM公司的合作就是一个例子。对于此次合作涉及的B2B业务,爱施“魔法”的史蒂夫·乔布斯恐怕不会感兴趣。大企业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在史蒂夫不在意的地方,蒂姆看到了商机,而且实际付诸了行动,这一点非常有意思。
最初让我产生这种感觉,是从苹果收购经营流媒体音乐和耳机的Beats公司开始的。敢为史蒂夫所不为,下大血本的勇气值得称赞。但其中也存在疑问:苹果要如何利用Beats?Beats的流媒体音乐业务仅面向美国,用户基本都是免费会员。而且,Beats的设计风格与苹果截然相反,对于已经建立起“酷”形象的苹果,使用Beats品牌也不太合适。即使Beats的总裁在娱乐行业人脉广,那也只是该公司与苹果互为竞争对手时的事情,内容行业恐怕不会老实听话。
对于苹果这样的大企业,今后要如何推动其发展?推出多种风格的商品也是一种战略。与史蒂夫的构想不同,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思维方式。传统思维虽然不会带来惊喜,但在其范围内,还是能有些作为,(史蒂夫)选择蒂姆接班恐怕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相信苹果能够成为一家普通的好公司,蒂姆也具有做到这一点的实力。虽然过程可能缺乏惊喜,但蒂姆能够借此巩固基础,向下一任总裁交棒。
在苹果内部,现在做开发比过去要难得多。因为是经营专家掌权,苹果如今非常重视数字,不习惯收集搜集数据的人如今也要拿出数据。项目经理的权限似乎更大。在我看来,依赖数据难免拖延下决定的速度,对于应该在何时推出产品,苹果恐怕还没有找到头绪。而且,过去在史蒂夫手下只管拼命工作的员工如今也可以享受假期,按照普通公司的节奏工作,与过去相比,苹果的决策速度已经慢了下来。
传言说苹果会在秋季发布(可穿戴机器等)新产品,究竟会推出什么是一大看点。软件方面,苹果自己开发的地图和Siri基本与传言相符。这次推出的估计是硬件,但我觉得很难猜中。大家都在期待苹果推出前所未有的产品,但真正做到的可能性有多大?
(iPod和iPhone等)过去的苹果新产品都是最初的机型马马虎虎,第二年推出的后续款式一炮而红。因此,我觉得秋季的新产品只要评价过得去,就应该算是合格,但倘若果真如此,不仅内部人士会感到不满,舆论恐怕也会对此冷嘲热讽。到那时,苹果是否还有勇气加大投资,制造更好的产品?还是安全第一打保守牌?这要等到第二款机型才能看到。面对苹果受到质疑,史蒂夫恐怕会从最初就拿出坚定的自信,强调自己的产品如此出色,而蒂姆会选择哪种做法,决定着苹果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