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英特爾談物聯網:“傳感器數據要變成智慧才有意義”

2014年02月25日08:38    

【相關新聞】

索尼品牌最后一款VAIO電腦發布

富士通研究所開發出手套型終端,採用NFC和新手勢輸入技術

美媒:蘋果和谷歌拒絕名稱中帶“Flappy”的App上架

數據、電源和4K,一個USB接口全搞定!

貼身衣物就可作電極,日本開發出可穿戴新材料

 

在“Trillion Sensors Summit Japan 2014∼1萬億個傳感器覆蓋醫療/農業/建筑/交通領域∼”(2014年2月20日和21日在東京舉行)上,美國英特爾公司的Sandhiprakash Bhide(高級戰略和技術顧問,負責消費者洞察和市場研究)登台發表了演講。介紹了用1萬億個傳感器實現的物聯網(IoT)的關注點。

計算機將會來找數據 右邊是Sandhiprakash Bhide。《日經電子》拍攝。屏幕上是英特爾的幻燈片。

Sandhiprakash Bhide的演講從播放收錄有他自己語錄的幻燈片開始,他說希望這些語錄20年后會出現在什麼人的演講資料中。這張幻燈片一共指出了兩點。一是計算機與數據關系的變化,原來是數據找計算機,而今后將變成計算機找數據。第二點的意思是,在由1萬億個傳感器和500億個器件(設備)構成的IoT世界中,如果傳感器數據全部是無線通信,帶寬是根本不夠的。

接著,Sandhiprakash Bhide介紹了有時會混淆的M2M(machine-machine)與IoT的區別。M2M是指在特定應用中以人們看不到的形式連接,也就是本地連接。而IoT是指系統與系統通過互聯網連接,意味著更廣泛的連接。另外,1萬億個傳感器只是指物理性傳感器,實際系統中還有軟件傳感器(比如:計算正在運行的處理器內核個數的功能),“若包括軟件傳感器在內,則傳感器總數將超過2萬億個。從這個意義上說,IoT的規模會更大”。

從個人到地球 《日經電子》拍攝。屏幕上是英特爾的幻燈片。

隻有變成智慧,IoT才有意義 《日經電子》拍攝。屏幕上是英特爾的幻燈片。

必須考慮安全性和隱私保護

IoT的覆蓋范圍很廣。從輔助個人活動的IoT,到支持家庭、市/相鄰社區、國家乃至整個地球的IoT都有。將小范圍IoT的數據和信息傳到更大的范圍非常重要,但並不能傳輸所有數據。因此選擇就很重要。

Sandhiprakash Bhide還指出,要使傳感器數據對終端用戶有用,數據的精心制作很重要。比如,利用某個人所擁有設備的GPS可獲取座標(這是數據)。根據座標,可找出某個咖啡廳(這是信息)。如果知道此人在各種場所都頻繁光顧某個咖啡連鎖店,那麼就可以推斷此人非常喜歡這家連鎖店(這是知識)。於是,在此人出差的時候,就可向其推薦附近的連鎖店(這是智慧)。僅收集數據不起作用,隻有通過分析變成智慧,才有意義。

Sandhiprakash Bhide在演講最后指出,IoT能給人們帶來各種便利,但對安全性和隱私保護無論多麼注重都不過分。(作者:小島 郁太郎,日經技術在線!供稿)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推薦新聞區

商務部明起對三國進口漿粕征收最高達50.9%的臨時稅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