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专题>>中日技术产业信息网

【2030年的制造业】(一)我的“一人工厂”

2013年01月25日09:55    

【相关新闻】

废弃铁路线变身纽约的“秘密花园”

宾利在底特律车展首次公开全球最快的4座敞篷车

波音787再出“重大事故”,机载电池或存隐患

丰田在底特律车展发布新款“雷克萨斯IS”,追加混合动力车型

多款新型SUV在底特律车展全球首次亮相

2030年1月。从我2012年底辞去某著名家电企业的工程师之职算起,已经过去了整整18年。当时,日本电子行业在重组的波澜中动荡,我和很多同事都只得提前退休。

如今,我供职于一家电视机制造企业。虽说是制造企业,但这里并没有常说的工厂。“工厂”就是我家附近公寓中一个计时租赁的房间,员工也只有我一人。

因为时至今日,造一台电视机已经非常简单了,只要按下打印机的按钮,就能快速打印出电路板乃至面板。最近,就连街上的电器卖场也在提供定制服务,当场为顾客打印出电视机等商品。

在离职的同事之中,像我这样独自成立公司的还有好几位。这在当时虽然稀奇,但到了今天,“一人公司”已经是司空见惯。当然,也有一些伙伴现在还留在原来的公司里打拼。在不久前的新年会上,我与他们久别重逢。听他们说,在这十几年里,工厂与过去也已经大不相同。生产线上是清一色的人型机器人,在与人一起制造家电。公司似乎还打算对外销售人形机器人,开展新业务。老同事们抱怨说,为了建造全部由人造机器人来制造人型机器人的生产线,他们现在忙的是不可开交。

说起来,在2012年离开公司的的时候,我们在酒桌上没少聊“日本制造业未来将何去何从”的话题。当时,大家真的都感受到了危机。之后,虽说有些公司遗憾地与工厂一同消失,但也有一些公司坚持挺了过来,重新成为了世界的领头羊,日本的制造之魂也完好地在日本保留着。

话说回来,当时“日经技术在线!”围绕制造业的未来出了一个有意思的专辑,题目是什么来着?搜索一下……哈,出来了。对了,就是这个,《2030年的制造业》。当时在读的时候,我虽然也曾怀疑“未来真会这样吗?”事实证明预测还挺准的。对了!把专辑内容传送到刚刚通过定制印刷获得的超轻薄彩色电子纸上,让我们重温一遍往日的预言。

人人都能成为制造商

任何人都能轻松涉足硬件产业的时代即将到来。通过充分利用他人的工厂和网络独自创业的企业家也已经出现。当涉足硬件制造的障碍消失时,只要想的到,产品就会出现在市场上。

松下和索尼等著名家电制造企业面临着经营低迷的困境。这些公司都发布了大规模的重组计划,工程师等人才的外流一直在持续,但在这样的动向出现之前,也有一些人自断退路,成立了公司。

位于千叶市的Acarine是森宫祐次创办的家电制造公司。虽说是制造公司,但员工只有森宫一人。森宫曾在JVC(现JVC建伍)和索尼担任过设计师。他一直在说:“在以前供职的大公司,就算想到有趣的商品创意,往往也会被业务部门以‘业务规模不可能达到100亿日元’为由被枪毙。但不同寻常的商品有可能会爆冷门热销。”。

Acarine的森宫祐次与他开发的灯具(上)。费特曼夫妇开发的Nomiku烹饪机(下)。

不满足于大公司的量产品

在大公司感觉到商品开发局限性的森宫决定辞职,并在2010年创办了“一人制造公司”。森宫说:“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制造产品的时候,就不需要在意事业规模。”Acarine销售的商品充满了原创性,比如振动即可点亮、1分钟后熄灭的灯具等。每件产品都结合了日本的传统工艺,做工讲究。

成本则被森宫放在其次。例如,带扬声器的灯具售价为21万日元(约1.5万元人民币),价格绝不算便宜。截至目前只生产了约80台。

但这款产品的灯罩采用了京都西阵织使用的“银线”,并委托仙台的八音盒工匠,使用制造吉他和钢琴的“云杉木”加工出了扬声器的外箱。按照森宫的话来说,他的志向是开发身处激烈价格竞争的大公司不会商品化的“能打动人心的产品”。

森宫的梦想是,“把各地的传统工艺融入到商品之中,最终与日本47个都道府县所有的工匠都开展合作”等大公司未能实现的的梦想。

如今在日本,为了使自己的创意转化成商品而离开大公司自行创业的人越来越多。

创业于东京秋叶原的Cerevo公司的社长岩佐琢磨过去曾在松下从事商品策划工作。“纵观现在的家电市场,只有数码相机、液晶电视、洗衣机、冰箱这些想象范围之内的产品。大公司只要大张旗鼓进行开发,就总会套上这样的模式。为了制造出能令人惊叹‘竟然还有这种东西’的产品,我于2007年创建了自己的公司。”现在,岩佐正在与10来位员工一道,开发并销售只需安装在摄像机上即可在网上发布视频的产品“LiveShell”。

LiveShell的售价为2.68万日元~5.4999万日元(约1900~3800元人民币),年销量数千台。在年销量动不动就是数百万台的大公司看来,规模实在是太小。

尽管如此,但岩佐毫不介意,他说:“人们的需求正在细化,大公司的大量生产模式已经不再顺应时代潮流。现在需要的,是大公司因生产规模太小而难以着手制造的商品。”

Acarine、Cerevo这些个人创建的小规模家电制造公司正在回应着不满足于索尼、松下等大公司量产品的消费者需求。

在这种员工很少的新兴制造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背后,是家电产业门槛大幅下降的现实。到门槛完全消失的时候,只要有创意,新兴制造公司马上就会投入到市场之中。

夫妇两人合作创业

“硬件行业的创业环境已经成熟”,这番话出自美国风险投资公司Haxlr8r的创始人之一西里尔·艾伯斯卫乐(Cyril Ebersweiler)之口。过去10年间,电子部件朝着高性能、低价格方向快速发展。今天,即使不向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投入高昂的费用,也可以通过搜集市面流通的通用部件,制造出高功能的家电。

艾伯斯卫乐原本的工作是为新兴软件公司的创业提供支援,但随着硬件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他从2012年开始对硬件公司的创业展开全面支援。其中之一便是美国的费特曼(Fetterman)夫妇不久前在旧金山创办的Nomiku公司。在此之前,二人都没有过从事制造业的经验。

费特曼夫妇创业的契机源于希望把专业烹饪技术用于家庭烹饪。“Sous Vide”真空低温烹饪法在餐馆里比较常用,这是一种把肉和蔬菜等生鲜食材放到真空包装里,在热水中慢慢加热的方法。费特曼夫人说:“虽然市面上有不少通过对水加热保持固定温度的真空烹饪机,但无论是哪一种,1台都要1200美元以上。由于价格高,我们不舍得买。”

因此,费特曼夫妇决定自制真空烹饪机。他们从最近的电器商店购买需要的部件,在家中组装。“开发期”只用了一天,连同购买部件在内,“开发费”只花了不到100美元。夫妇二人相信还有很多人与自己面临着一样的困扰,于是决定开发并销售价格低廉的真空烹饪机。

创业所需资金除了来自Haxlr8r的投资之外,还利用了众筹的方式。这是一种希望筹集资金的人在网站上介绍自己的计划,向支持者募集小额投资的方法。达成目标金额后,筹资者就会实施计划,投资者可以免费获得商品作为礼物。在美国,众筹正在逐渐成为新兴家电企业强有力的资金筹措方法。费特曼夫妇通过众筹,向1880人筹集到了58.6061万美元的资金,接近目标的3倍。产品预定于2013年3月开始供货,价格为359美元。现在正在通过网络接受全球的预订。

一对普通夫妇组装市面销售的部件制作真空烹饪机,并以此为契机开创的事业即将开花结果。到2030年,部件的高性能化、低价格化将达到更高的程度。现在无法想像的高功能产品或许也能经由个人之手轻松问世。

开发成本大幅下降

独自一人也可以开发商品。

神奈川县小田原市的Bsize公司的员工只有创始人八木启太一人。八木独立开发的LED台灯已经开始通过互联网销售,他目前正在家中专注于智能手机非接触型充电座的开发。

Bsize公司的LED台灯与创始人八木启太。在小田原市的自家兼办公室。

在个人开发体制的背后,起着支撑作用的是使用最新型加工设备的各种加工服务。过去,中小公司在开发产品时为了确定形状,一般会向外部订购木模。花费数十万日元费用、交货要等1个月之类的情况屡见不鲜。但随着3D(三维)打印机等新型加工设备的登场,情况发生了转变。

3D(三维)打印机的加工方法非常简单。只要输入CAD(计算机设计)数据,等上半天的工夫,立体模型就能做好。提供3D印刷服务的企业已经出现,同时还有使用切削加工机把铝块切割成模型的服务。这些服务最低都只要几千日元,最快第二天就可以发货。

而且,过去高达1000万日元的三维CAD软件现在只需大约10万日元,免费软件也比比皆是。八木表示,“开发成本减少了很多”。

不光是开发方面,涉足家电行业时生产方面的门槛也越来越低。近年来,势力急速扩大的EMS(电子产品代工服务)更是一下子破除了该门槛。

只要委托EMS进行生产,就不需要雇用大量工人,也不需要在工厂设备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或是承担风险。

中国的EMS与反应迅速的风险企业

一提到EMS,大家或许会联想到巨型企业进行的大量生产,就像是在中国大陆以数千万的规模生产苹果公司产品的富士康。但实际上,以中国大陆为中心,依靠低廉的劳动力,能够进行少量生产的EMS也为数不少。

美国硅谷的投资人、向Nest Labs等家电制造企业积极出资的罗伯·康尼比尔(Rob Coneybeer)说:“在亚洲,以较低的价格提供1万~2万小批量代工的EMS企业有所增加。”因为可以少量订货,即使创业者一开始预期的销量不大,也可以顺利启动家电事业。前面提到的Cerevo依靠的是中国大陆和菲律宾的EMS企业,Nomiku目前也正准备委托中国大陆的EMS企业代工。

按照美国调查公司New Venture Research的预测,2016年世界EMS的市场规模将从2011年的4130亿美元增加到6540亿美元,到2030年,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到那个时候,在巨大的EMS市场的支撑下,肯定会有大量灵活的家电风险公司活跃在市场上。

如果是不需要委托EMS代工的少量生产,任何人都能利用的“民间加工坊”也能作为生产基地。因为随着机床价格的下降,过去只有制造公司的研究所和工厂才有的昂贵设备也逐渐普及到了城镇作坊。

“创客空间”(Hackerspace)就是这样的加工坊。创客空间1990年代发源于德国,是在地区社会中开设的作坊。大约5年之前,创客空间在其他国家也开始增加,包括日本在内,现在全世界已经有约1100家。

在创客空间,社区的成员可以相互学习对方的强项,进行制作。从电子产品到菜肴,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

米奇·奥特曼(Mitch Altman)2007年在旧金山开设了一家创客空间。他介绍说:“这里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制造设备一应俱全,可以进行专业制造。”其实,利用这种民间加工坊生产自己公司产品的制造公司早已出现。

Ag Ltd.是以东京涩谷的创客空间“FabLab涩谷”为基地开展活动的风险公司。FabLab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市民策划的加工坊,在日本除了涩谷之外,还开到了茨城县筑波市、神奈川县镰仓市。FabLab涩谷提供3D打印机和铣床等设备。Ag Ltd.就位于FabLab涩谷附设的共用办公室里。该公司社长饭野健一表示:“当得知有带加工坊的办公室之后,我们马上就决定搬来。”

Ag Ltd.的饭野健一(左)与FabLab涩谷的激光切割机(右)。

该公司制作的是女高中生喜爱的耳机孔防尘塞。这种饰品与手机链相似,是插在手机耳机孔上面的装饰。Ag Ltd.生产的防尘塞上的卡通人物的眼睛可以配合智能手机的应用闪烁。该公司租借FabLab的激光切割机等设备进行生产,1周生产100个,通过网络销售。

经营FabLab涩谷的梅泽阳明介绍说:“过去需要400万日元的机床现在只花40万日元就能买到。随着价格不断降低,我们现在已经可以设置很多过去买不起的器材了。”

进入一家一台制造设备的时代

如果价格继续降低,3D打印机之类的制造设备在家庭中广泛普及的时代就将到来——以撰写畅销书《免费》、《长尾理论》而闻名的美国《WIRED》杂志前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的这个预言引发了诸多讨论。

到了2030年,人人都能在家中开制造公司的时代或许真的会变为现实。(日经技术在线! 供稿)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庄红韬)

新闻查询  

新闻回顾

      搜索

产业/经营更多>>

能源/环境更多>>

机械/汽车更多>>

数码/IT更多>>

电子/半导体更多>>

工业设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