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专题>>中日技术产业信息网

人口大国的人口危机:警惕陷入严重的少子老龄化进程

2013年01月22日08:53    来源:无来源

【相关新闻】

特斯拉汽车今春将在中国开设销售店

通缩加剧的“日本化”进程是否会在欧美经济中出现?

【专访】任天堂社长岩田聪:智能手机不是我们的敌人

时过境迁,日元快速贬值弊大于利?

日本式的“降薪“是导致日本经济崩溃的罪魁之一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了30多年。出生率刹车的幅度之大已经超过了预期。按照现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津上俊哉的推测,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将在2013年触顶回落。对于少子化日益加剧的中国,永远保持高速增长或许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想。

中国政府虽然坚称出生率为1.8,但最近的调查显示,这个数字已经降低到了1.18。津上依据这些数据进行推测的结果显示,劳动力的核心——15岁~64岁的适龄劳动人口将于2013年触顶回落,而不是通常所说的2015年以后(编按: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公布,2012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下降,减少了345万人。证实了津上的推测)。

中国虽然依靠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了出生率,但在生活费不断上涨的城市,养育孩子并不容易。如果因少子化加剧而导致适龄劳动人口减少、工资上涨加速,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难免碰上更大的阻碍。中国的发展速度放慢对于高度依赖中国的世界经济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津上指出,即使停止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单凭该措施也不足以拉动出生率,因此,对于中国未来的乐观预期需要进行大幅调整。

少子化比日本还严重

2012年1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适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4.4%,首次低于2010年的74.5%”。虽然减幅只有0.1%,但笔者对于这个数字还是感到非常意外。

中国的统计发表往往喜欢强调正面信息,按照这个“习惯”,有可能给经济发展造成打击的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减少问题属于“不说为好”的消息。为什么要公布这样的数据?这让笔者更为关注中国的人口趋势。

众所周知,以日本为首,东亚各国的少子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但直到现在,中国都没有放弃“计划生育政策”的迹象。对于“中国继续这样控制人口会不会出现问题?”反倒是海外在争论不休。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总和生育率的动向。主张坚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长年坚称“中国的出生率为1.8”。联合国“世界人口预测”的出生率也采用了与中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相近的数值,这就给中国的人口预测赋予了权威性。

然而,在中国,农村等地的出生情况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准确的掌握,精通人口问题的有识之士早在很久以前,就对1.8这个数字抛出了质疑。“最多也就1.6左右”、“不,没准还不到1.4”之类的声音不绝于耳。

联合国悄悄修改预测

出于以上缘由,笔者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国家统计局时隔10年于2010年再次实施的大规模人口普查。2011年4月,中国公布的总人口为13.3976亿,但之后没有透露详情。就在大家怀疑“是不是不打算公布?”的时候,统计表终于在2012年夏季公开了。

统计表中公布的出生率非常惊人。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18,远远低于迄今为止人们讨论的数字。即便是饱受少子老龄化之苦的日本,2011年的出生率也维持在1.39。这说明中国正在以连日本都未曾经历过的少子化速度迅速老龄化。

下图为中国各地区的出生率。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出生率只有0.7强。而能够维持人口规模不变的出生率水平一般为2.1,因此,沿海地区的大城市早晚会受到严重影响。出生率高于2的只有少数民族比重大的部分农业大省。这是因为少数民族不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控制范围之内,出生率基本没有降低。

2010年的普查按照男女、城镇乡村等居住地区,分别给出了每个年龄段的死亡率和妇女生育率(生育率为10%采样调查)的数据,可以依此对未来的人口进行预测。笔者按照简单的条件(出生率、新生儿男女性别差、死亡率、城镇乡村人口居住比例固定),对2030年之前的中国人口进行了推算。推算采用“同批人分析”的方式,首先根据2010年的普查酌情考虑出生率和死亡率,预测2011年的男女人口和出生人口,然后再重复相同的步骤。

根据推算,中国的总人口将于2020年达到最高的13.696亿,然后转为净减少,在2030年之前大约将减少掉3200万。按照过去的普遍观点,“总人口转为减少应该在2032年”,而笔者预测的时间提前了12年。

过去根据的是联合国2008年版的人口预测,也就是“中国人口将在2032年达到最高的14.63亿之后开始减少”的结论,但联合国2010年版的人口预测突如其来地把中国的人口峰值大幅下调到了“2026年达到13.96亿”(所有数值均为中位预测)。调整来的十分突然。日本及世界各国都是根据最具权威的联合国的预测来预测中国经济与国力的前景的,联合国对此次调整应该负有解释的责任。

适龄劳动人口减少7700万

通过人口预测可以简单地计算出适龄劳动人口。计算的结果显示,适龄劳动人口的比例在2010年达到74.5%的峰值后开始减少,到2010年代后期,减速将会加快(每年减少0.4%左右),到2020年将跌破72%。

适龄劳动人口的总数将在2013年达到10亿之后转为减少。在2030年之前,适龄劳动人口预计将减少近7700万。到本世纪20年代后期,适龄劳动人口及其比例的减少都将加速。

如上表所示,适龄劳动人口及其比例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将出现暂时性的微增。这是“大跃进”时期出生人口骤减的一代(1959~1962年)达到65岁,使适龄劳动人口减少的速度下降而引发的特殊现象。

最近,一本由权威作家针对极低的出生率,呼吁转换人口政策的建议书在中国出版发行(《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国发展出版社)。书中暧昧地写道:“2010年普查显示总和生育率仅为1.18,但考虑到出生漏报人数,当前的出生率应在1.5以下。”

假设出生率真的为1.5,而2010年普查的结果是1.18,那么,调查就漏掉了出生数量的近3成。真实的出生率其实应该在1.18和1.5之间。但无论这个数字是多少,中国适龄劳动人口的比例已经进入减少的进程,总人口也将在本世纪20年代前期触顶回落的大趋势都不会改变。

不过,在统计数据过去因瞒报遭受批评的中国,国家统计局敢于公布给未来发展前景蒙上阴影的“出生率1.18”的数字,这令人感慨。其实这是有预兆的。这一年来,笔者曾经听到过好多位能够获得内部消息的中国人谈论低出生率的问题。政府内部的危机感似乎越来越强。

如果出生率不回升,到本世纪末,中国的总人口将会跌破5亿。如果置之不理,中国将会面临兵源缺失的局面。

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开始减少。未来还会进入兵源荒时代。

其实,过去的10年是中国高速成长期的最后冲刺阶段。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后,中国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大量吸引外资,顺利搭上了全球化的大潮。不仅如此,从人口动态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和储蓄率也实现双增长,迎来了劳动与资本投入的顶峰。

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增加是在1970年前后,但在当时,由于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轻视和农村人口移动的限制,中国并没有享受到人口红利。随着19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沿海城市成为出口生产基地,接收了大批农民工等内陆的剩余劳动力,在这个时候,劳动力的投入超过了人口动态。也就是通过叠加过去漏掉的人口红利,使1990年代后期以后的增长实现了“翻番”。

而且,在这个时期,婴儿的出生率锐减,减轻了整个国家养育儿童的负担。出口产业带来的大量就业岗位和育儿负担的减轻使得储蓄率得到快速提升,支撑了同期进行的国内投资牵引型的经济增长。就这样,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一直享受着“人口红利”,但从现在开始,齿轮将倒转,进入“人口负担”时代。

日本人亲身体验到了人口负担之苦。日本银行称,日本过去10年间的通缩和低增长的一大原因是出现了全世界史无前例的快速老龄化和人口减少。如果单纯比较2000~2010年发达国家的实际GDP(国内生产总值),日本的增长率为倒数第一,但从适龄劳动人口的人均实际GDP增长率来看,日本在发达国家中独占鳌头。简单地说,就算现役劳动者每个人都很努力,如果现役劳动者的总数减少,经济发展也将无法维系。

中国政府或许已经开始研究逐步停止计划生育政策,但仅凭这一点并不能提高出生率。因为即使撤销规定,现在的年轻夫妇也难以承担养育二胎的经济负担。如果没有大规模的调整育儿、教育、住宅等生活各个层面的公共财政分配优惠政策,出生率恐怕不会回升。

即使出生率回升,也还有其他问题摆在眼前。因为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随着扶养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未来15~20年,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将进一步跌落,储蓄也将减少,增长将愈发困难。

按照笔者的计算,即使在未来10年强行把出生率拖回到2.1这一维持人口规模的水平,到2030年,适龄劳动人口比例仍将比目前低10%。一旦陷入严重的少子老龄化进程之中,再想跳出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日经技术在线! 供稿)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庄红韬)

新闻查询  

新闻回顾

      搜索

产业/经营更多>>

能源/环境更多>>

机械/汽车更多>>

数码/IT更多>>

电子/半导体更多>>

工业设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