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中日技术产业信息网

【页岩气革命的真实】(下)过度期待美国增产极其危险

2013年05月10日00:07    

【相关新闻】

巧用低温发电技术,温泉胜地兼获发电收益

【太阳能电池新领域】(4)可织衣、可在暗处发电的太阳能电池也将问世

日本的《小型家电回收法》与《家电回收法》有何不同?

【太阳能电池新领域】(2)技术开发竞争轴心显现变化

页岩气开采导致的水资源污染能否避免?

 

液化天然气销往亚洲

形同被页岩气“排挤”出美国市场的液化天然气(LNG),在欧洲也因需求低迷而进口量受到限制。无法进入欧洲的液化天然气又流向了亚洲,特别是日本。

日本因东日本大地震之后发生的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相继停运了核电站。作为其替代措施,提高了天然气火力发电站的运转率。

因此,液化天然气的进口也趋于活跃。日本液化天然气的进口量在2011年从2010年的7001万吨增至7853万吨,2012年更是大幅增加到了8731万吨。日本激增的需求之所以能够得到满足,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增产页岩气,减少了液化天然气的进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欧洲受到债务危机等影响,天然气需求低迷。

但是,日本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价格是与原油价格挂钩,因此降价幅度并不算大。在利比亚内战、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霍尔木兹海峡可能遭到封锁的背景下,石油供应中断的隐忧浮现,原油价格反而出现了上扬。受其影响,液化天然气价格也随之上涨,使得日本的天然气价格一度逼近美国的8倍(下表)。

话题回到美国。页岩气增产之后,美国预计将会成为液化天然气净出口国。但是,倘若液化天然气的出口量过大,国内的天然气供求必将受到压迫,导致价格上涨。因此,包括国内的化学部门在内,美国的制造企业反对无限制出口液化天然气。然而,在2012年12月发表的报告中,美国政府得出的结论却是,对液化天然气出口不加限制更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

发表之后到2月25日,就报告向公众征求了意见。在对意见进行汇总后,再由美国政府对是否出口液化天然气作出最终判断。但标榜自由贸易的美国限制液化天然气的自由出口属于自相矛盾,由此看来,决定出口液化天然气只是早晚的问题。

日本企业也开始推进液化天然气出口计划。中部电力公司和大阪燃气公司将在德克萨斯州的自由港年产440万吨,三井物产公司和三菱商事公司将各自通过路易斯安那州的卡梅伦液化天然气项目年产400万吨,住友商事公司和东京燃气公司将在马里兰州的Cove Point年产230万吨。都准备于2017年开始出口,只要得到美国政府的批准,即可按计划实行。

在美国的生产受到控制

但问题是能出口的量究竟是多少。如果液化天然气大量出口,美国国内的天然气价格便会上涨,难免也会影响到出口价格。即使没有影响,为了让现在进行赔本开发、生产的美产页岩气实现盈利,天然气价格估计也会上涨。而且,资源的开采总是从容易开发、成本低廉的部分入手,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发难度会越来越大,成本也会越来越高。由此而推升价格的可能性很大。

摄于德克萨斯州页岩气开采现场

摄影:Newscom/Aflo

美国国内的天然气价格现在是100万Btu(英热单位)3美元左右,到2040年前后,预计将接近8美元(下表)。再加上设施使用费、液化工序、油轮运输的成本,抵达日本的价格将达到100万Btu15美元左右。

另一方面,页岩油最近处于增产趋势,世界石油供需出现了缓和的征兆。市场上有看法认为,从布伦特原油期货曲线来看,目前1桶超过110美元的原油价格到2020年将接近1桶90美元。

因此,在与原油价格挂钩的前提下,计算出的天然气价格预计为100万Btu15美元左右。也就是说这意味着,将来与美国天然气价格挂钩的液化天然气和与原油价格挂钩的液化天然气今后在价格上很可能形成对抗。

综上所述,当美产液化天然气卷入世界竞争之后,受到经济效益的牵制,出口量自然会得到抑制。对于这一点,美国政府在2012年12月发表的报告中其实已经做了暗示。

能源多样化是正道

目前,市场相关人士预测,将来美产液化天然气的出口量为每天60亿立方英尺,年产量约为4500万吨左右。但这些液化天然气今后将分别出口到欧洲、印度、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地,到达日本的只有一小部分。

而且,就算美国能源部发放液化天然气的出口许可,之后,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FERC)还要对液化天然气出口基地的建设进行审查。只有等到FERC发放建设许可之后,才能开始建设。

建设期间通常需要3年左右,因此,即使出口许可很快下来,液化天然气真正出口,恐怕也要等到2017年前后。

基于以上原因,把赌注全都压在美国的页岩气增产和液化天然气出口增加上面是极其危险的行为。同时进口与原油价格挂钩的液化天然气和与美国天然气价格挂钩的液化天然气,并在谈判时利用价格低的一方,压低另一方的价格,这才是上策。

而且还应该努力实现天然气供应源多样化,在促进企业自主进行开发的同时,通过结合节能措施和利用新能源,实现各种能源的多样化。应该采取多方面、能动的应对措施。(日经能源环境网 供稿) 

(责编:值班编辑、庄红韬)

新闻查询  

新闻回顾

      搜索

产业/经营更多>>

能源/环境更多>>

机械/汽车更多>>

数码/IT更多>>

电子/半导体更多>>

工业设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