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19日10:22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相關新聞】
【能源地圖】美國(上):能源消費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政策備受關注
埃及是重要化石燃料產地之一,同時也是貿易要地。該國政局從2011年開始動蕩不安,這也給該國及其周邊國家的能源政策投下了陰影。
中非及北非地區人口迅速增加,預計能源需求今后將繼續大幅增長。埃及作為阿拉伯國家的代表,人口正以高速增長,近10年增加了約1000萬人,目前人口數量已經超過8000萬。
雖然最近的民主化運動導致的政局混亂落下陰影,但近十年來該國的經濟仍實現了大幅增長。與此同時,能源消費也大幅增加。
石油貿易要地
埃及雖然出產石油和天然氣,但石油產量隻能滿足國內需求,因此並未加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盡管如此,對於全球石油流通而言,埃及仍是地理上的要地。橫跨埃及東部國土的蘇伊士運河已成為油輪往返於紅海和地中海時的主要通道。再加上埃及國內還鋪設了大規模石油管線。自1977年投入使用以來,為中東石油從蘇伊士灣運往地中海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歐洲等地的石油供應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埃及政局動蕩對於周邊的消費國而言也是一大課題。
另一方面,近幾年在尼羅河三角洲接連發現大規模氣田,埃及天然氣產量大幅增加。現已開始對外出口。目前兩大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基地已經建成,日本也是出口對象之一。
埃及目前還在通過天然氣管線,向約旦、敘利亞等周邊阿拉伯國家及以色列供應天然氣。但由於國內天然氣消費量迅速增加,原料不足,液化天然氣設備已不能滿負荷運轉。而且,在民主化運動中,天然氣管線也屢屢被炸。對周邊國家的天然氣供應一度陷入混亂局面。
發電主角由水力向火力轉移
埃及雖然在化石燃料資源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並且還出產石油和天然氣,但在過去較長時間內,滿足其國內電力需求的卻是充分利用豐富水資源的水力發電。
於1979年建成的尼羅河阿斯旺水壩擁有210萬千瓦的水力發電站。大壩剛剛建成時,利用水力發電便可滿足國內過半的電力需求。
但其后埃及未再新建大規模水力發電站,而是改用天然氣火力發電來滿足日益增大的電力需求。目前,天然氣火力發電佔整體供電能力的7成左右。加上石油火力發電,利用化石燃料的發電佔到了整體供電能力的9成。
埃及雖然一直沒有採用核電,但為了滿足日趨旺盛的電力需求,該國政府於2007年公布了建設4座100萬千瓦規模發電設備的計劃。隨后,一直在進行招投標准備,以選定參與建設計劃的企業,但2011年穆巴拉克政權倒台后,具體建設日程變得不明朗。
關於水力發電以外的可再生能源,埃及在採用風力發電方面也在取得進展。截至2011年底,設備容量達到了55萬千瓦,為非洲最大規模。
距首都開羅較近的紅海北部(尤其是蘇伊士灣沿海)大陸一側的土地,因適合進行風力發電而廣為人知。
埃及在2003年對上述地區中適合進行風力發電的場所進行了調查,並公布了調查結果,之后便開始進行建設。在眾多適宜場所中,風電建設較為集中於扎法拉納地區,日本也通過日元貸款等方式協助建設發電站。
雖然除了蘇伊士灣周邊地區以外,沙漠地帶等也有很多場所適於進行風力發電,但在扎法拉納以外的其他地區風電建設並沒有進展。
另一方面,埃及的沙漠地帶日照量豐富,因此,作為大規模太陽光發電和太陽熱發電建設用地也備受期待。
向歐洲供應可再生能源電力
位於開羅以南90公裡的Kuraimat太陽能發電站於2011年7月投入運轉。該發電站採用組合使用天然氣火力的復合發電方式。埃及還計劃在阿斯旺水壩近郊的康翁波進行太陽熱發電建設,與太陽光發電計劃並行推進。
不僅埃及,北非的沙漠地帶均擁有非常好的光照條件,各地均提出了建設大規模百萬瓦級太陽能發電設施的構想。
其中,“Desertec構想”(沙漠技術產業計劃)尤其是一項宏偉的計劃,以整個北非為舞台,利用太陽光、太陽熱、風力進行發電,所發電力不僅供應北非地區,還將出口到歐洲。
埃及也參與了Desertec構想。除了將通過太陽光、太陽熱及風力所發的電力直接供應給歐洲外,還在探討通過利比亞及約旦等國向歐洲供電。
以歐洲企業為中心,籌資規模擴大,目前已開始研究具體計劃。但目前阿拉伯國家政局動蕩,歐洲也出現財政惡化、金融動蕩等,計劃前景並不明朗。
埃及上屆政權在2008年提出了2020年將可再生能源在整體供電中所佔比例提高至20%的目標。
其中12%(相當於720萬千瓦)計劃由風力發電提供,但由於內政混亂,2011年投入使用的新風電場為零。要想普及可再生能源,由政府提供穩定的支援措施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說,埃及擴大可再生能源與政權的穩定密切相關。(日經能源環境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