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三星研究】(一)莫說“怎麼造”,關鍵是“造什麼”【4】

2013年07月12日08:05    

把“產品”與“制造”分離

由此來看,除了自身擅長的生產技術、生產管理及現場改善等能力之外,發掘心動之處的能力也相當重要。但是,“產品制造”應該看作是思考心動之處的過程,與制作、制造的結合體。筆者把前者,也就是“心動感”叫做“產品”,把后者叫做“制造”(圖2)。這樣劃分之后,三星電子最為擅長的地方就可以歸納為“產品”。

圖2:“產品制造”的思考方式

應當分成心動“產品”的思考和“制造”兩個部分。在日本,說起“產品制造”基本是指“制造”,極少有人意識到“產品”。

筆者覺得,當今的日本企業似乎喪失了思考“產品”的能力。尤其是日本的中小企業,在此之前,中小企業面對的要求,一直是照著客戶給出的圖紙,達成客戶要求的品質。因此,“制造”雖然經受了千錘百煉,但應該制造什麼,也就是對“產品”卻無需思考。與其說是沒有思考“產品”的能力,不妨說是“產品”概念淡薄更為貼切。

如果把產品制造隻當成“產品”,那就絕對找不到大批日本企業輸給三星電子的原因。正因為如此,日本企業才會始終徘徊於本質之外,堅持認為技術先進就應該暢銷,不暢銷錯在銷售上,或是擴大銷量需要一味追求成本競爭力。日本不是輸在“制造”上,而是在“產品”上一敗涂地——日本企業應該要直面這樣的事物本質。

而且,在“產品”上贏得成功的並不只是三星電子,還有LG電子、現代汽車、蘋果以及戴森。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全世界的成長型公司都在重視“產品”,與之相比,日本企業的“產品”意識未免過於淡薄。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