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安倍經濟學的虛實:出口額改善,百姓腰包仍癟

2013年07月11日08:21    

【相關新聞】

蓄勢待發,中國IT雙雄瞄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

聯想NEC控股董事長:聯想與NEC的企業文化已實現完美融合

中國“影子銀行”影響波及日本

【中國新經濟圈】(3)外資選擇內陸地區的三個理由

非洲產油大國安哥拉:沒有中國就沒有復興

讓人均名義GNI(國民總收入)增長150萬日元——日本安倍政權在成長戰略中提出的這一目標實現起來絕非易事。對於如何把企業出口賺得的財富轉化為個人收入,目前尚無良策。

成長戰略是“安倍經濟學”射出的“第3支箭”,它提出了10年后讓日本國民人均名義GNI增長150萬日元以上的目標,但是,GNI的增長並不一定能反映到日本人的收入中。這是因為,GNI包含企業從其海外子公司獲得的利息和分紅,所以即使工資沒漲,統計得到的人均收入也會增加。

在剖析這個詭異的現象時,日本財務省發布的出口額指數給了我們提示。該指數根據貿易統計,以2005年為基准(100),計算了日本全國出口額的增長幅度。2013年5月的出口額指數為105.4,連續3個月過百。

但出口額連續增長主要是日元貶值帶來的效果。如果把出口額指數分成“數量”與“價格”兩個指數來看,2013年5月的價格指數為119.5,創下了雷曼危機之后的最高值,而數量指數則持續下滑,2013年5月僅為88.3。需求薄弱再加上企業把生產基地遷往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在經濟構造上,日本的出口數量如今已經很難增長。

從各類產品5月的出口量來看,汽車比上年同月減少5%,略超45萬輛﹔電視機等影像產品的減幅達到25%,還不到135萬台﹔個人電腦等電腦設備也下滑到了4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准。

出口量低迷的原因之一在於生產設備老化。在日本,6成的沖壓機械、4成的金屬加工機械已經服役超過20年。這些設備生產效率差,即使經濟回暖,企業在增產時也很可能選擇啟動海外基地的最新設備。而且,日本政府及執政黨正在商討的設備投資減稅政策的力度似乎也不夠。

GNI有可能增加180萬億日元嗎?

這也正是安倍政府把目標鎖定在GNI的理由之一。在出口低迷之際,必須要全面把握日本經濟的實力,其中也包括企業的海外活動。

GNI與衡量國家“財富”的老標准GNP(國民生產總值)基本相同。日本的GNI的規模為500萬億日元。以前比較流行的指標是GDP(國內生產總值),而GDP加上企業和個人從海外獲取的利息及分紅等,就是GNI。

日本能夠在10年后使國民人均GNI增長150萬日元嗎?假設屆時日本的總人口為1.2億,則GNI當年需要增長180萬億日元。目前,來自海外的分紅等投資收入的規模為年15萬億日元,10年累計也才150萬億日元,距離單年度實現180萬億的目標,還差得很遠。

即使企業的收益有所改善,將其反映到就業及工資中至少也要兩三年以后。雖說GNI能更准確地反映日本經濟的實際情況,但要讓每個人真正感覺到腰包變鼓了,還要等很長的時間。(日經技術在線! 供稿)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