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企業研究】華為:“瘋狂工作”企業的真容【3】

2014年02月17日08:50    

軍人出身的創始人

在曾經是歐美企業獨霸天下的信息通信領域,中國企業的崛起曾一度成為了引發新摩擦的導火索。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於2012年10月發布報告,稱華為和中興有可能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敦促美國的通信運營商停止與這兩家企業交易。突如其來的“黃禍論”震動了全球通信行業。

因為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曾是軍人,美國政府一直懷疑華為參與間諜行為。有報道稱,美國副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在2013年12月訪韓時,曾與韓國政界人士舉行會談,對韓國的通信運營商決定採用華為的通信設備表示了擔憂。

盡管華為的高管反駁稱“美國政府的主張沒有任何証據”,但這無法阻擋一些企業響應政府的要求,已經決定收購美國第三大通信運營商Sprint的軟銀就表示將不再採用華為的通信設備。華為如今的確面臨著地緣政治的阻礙。

而且,創始人任正非幾乎不接受媒體採訪,給人留下神秘印象,這也成為了外界對華為產生諸多猜測的一個原因。任正非僅憑一代人的努力,就打造出了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企業,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任正非1944年出生於貴州,在重慶建筑工程學院(現已並入重慶大學)畢業后應征入伍,從事與建筑相關的工作。在裁軍大潮中,任正非於1983年復員,進入了在深圳市從事住宅開發的深圳南海石油。

或許是因為離開軍隊后不適應民營企業的文化,幾年后,任正非被深圳南海石油集團解雇。當時,任正非與另外五人一同創辦華為,開始在他居住的深圳南海石油集團的宿舍進口並銷售香港企業制造的交換機。

當時,被指定為經濟特區的深圳掀起了創業潮,華為的同行多達近1000家。令華為發生轉變的契機出現在1990年。因為提供交換機的香港企業被收購,華為的銷售代理權也成了一紙空文。

於是,被逼上梁山的華為開始自己開發交換機。當時,任正非曾用悲壯的決心來鼓勵員工,他指著會議室的窗戶說:“如果研發失敗,我就跳樓。”正是這個時期,為華為鑄就了哪怕在辦公室躺睡袋也要如期交貨的“艱苦奮斗”精神。

對於任正非其人,為通信設備等生產外殼的光榮機電(深圳市)的董事長、與任正非一家有交往的中?四郎給出的評價是:“朴實,而且和藹可親。”總是穿著工作服在卡拉OK高歌《北國之春》、每次到日本都嚷著要去拉面館,任正非的做派與其說是大企業的經營者,反倒更像是小工廠的老工人。“從來感覺不到他與軍隊有什麼關系”。

2013年10月,華為的好朋友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右)來到位於深圳的華為總部,任正非親自進行了高層營銷

2001年任正非訪問日本時,經營顧問竹內倫樹曾給他上了幾天課,內容是日本企業的經營方法。對於任正非,竹內有著不同的印象。當時,因為擔心華為在快速發展中趨於官僚化,任正非對豐田等日本企業的人事制度表現出了強烈關注。竹內說,他當場向同行的下屬下達指示的身影“隻有領袖一詞可以形容”。

向海外子公司推廣員工持股制度

在憑借獨有的公司治理和利潤分配機制成為中國的行業霸主后,華為的發展又迎來了新的階段,那就是從主打成本競爭力的出口型企業向調動全世界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全球化企業轉變。

副董事長胡厚崑指出,“過去的華為是坐鎮中國、輻射式地向各國派遣物力和人力的國際企業”,而真正成為全球化企業,“就要在所有的國家和地區獲得必要的能力,擁有能在各個網點之間調配經營資源的網絡”。

胡厚崑表示,向海外推廣員工持股制度是成為全球化企業最重要的手段。過去,員工持股制度隻適用於中國籍員工,從2012年開始,華為推行了同樣適用於非中國籍員工的新的利潤分配制度。現在,新制度已經覆蓋80多個國家,華為計劃在2014年底之前,把這項制度推廣到其開展業務的所有國家和地區。

竹內透露說,在2001年參觀日本大型電器企業的創業紀念館之時,任正非十分厭煩那些贊美創始人經營理念的展示內容,當時他小聲說:“經營是展望未來,不能一味依靠過去。”十年后的今天,日本電器企業與華為的業績已經有了無法填補的差距。任正非這種不受過去約束的經營姿態,能在瞬息萬變的通信市場上取得勝利,或許並沒有什麼值得驚訝的地方。(作者:白石 武志,日經技術在線!供稿)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推薦新聞區

商務部明起對三國進口漿粕征收最高達50.9%的臨時稅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