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专题>>中日技术产业信息网

【iPS细胞产业化】(二)新药开发与仪器制造均有良机

2013年03月19日09:13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相关新闻】

【iPS细胞产业化】(一)再生医疗和新药开发商机无限

【3D打印开花宣言】(下)试制门槛降低,开发流程改革迎良机

【3D打印开花宣言】(中)十大应用案例

【3D打印开花宣言】(上)人人皆可制造的时代

【精品拆解】(三)iPhone系列包装盒(上):苹果对“锐利”的执着

 

与再生医疗相比,人们对iPS细胞在新药开发领域的作用期待更高。领先一步的欧美企业加快了商业化的步伐。

“我们将在使用iPS细胞的新药领域领跑世界,这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地处美国旧金山的生物风险企业iPierian公司的首席执行官Nancy Stagliano激动地说道。

iPierian是一家专门利用iPS细胞开发新药的风险企业,创办于2007年。当时,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刚刚成功培养出了iPS细胞。现在,该公司拥有美国实力派风险投资公司凯鹏华盈(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谷歌以及著名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的投资。

iPierian关注的是中枢神经细胞逐渐死亡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通过长期研发利用iPS细胞培养带病神经细胞的技术,该公司于最近发现了能够作为药物靶点的两种物质,并计划从2014年中期开始通过患者实际测试候选新药的效果。

对于这项业务的前景,Stagliano自信地表示:“如果没有iPS细胞,神经性疾病甚至连研究的方向都找不到。而且,与再生医疗相比,将其应用于新药的风险和成本都比较低。”

欧美制药大亨地位突显 

在新药领域应用iPS细胞的可能性不亚于再生医疗。

可以说,新药开发是制药公司的生命线。为了调查有望成为新药的物质的效果以及副作用,各制药公司都向相关试验投入了庞大的经营资源。一种新药的实用化要耗费数百亿日元的开发资金和10年以上的时间。

导致成本巨大的因素之一是使用人细胞进行试验的难度很大。目前药物试验使用的是容易获得的动物细胞和癌细胞,但与实际应用于人体相比,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有时存在差异,失败的风险较大。

正因为如此,iPS细胞在药物试验领域备受期待。如果使用可以在实验室无限培养的iPS细胞,上述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而且,与再生医疗不同,iPS细胞用于新药试验时,其培养方式和安全性可能不需要设定非常严格的标准。因此,新药开发称得上是利用iPS细胞的“首选”领域。

在使用iPS的优势非常明显的新药开发领域,海外企业表现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2012年底,瑞士著名制药公司罗氏制药与牛津大学率领10家制药公司和23家研究机构,设立了名为“干细胞银行”的细胞银行项目。

罗氏制药称,干细胞银行项目的目的是“采集500名患者的组织,以此为基础,积累1500种iPS细胞。利用这些细胞开展糖尿病、痴呆症等多种疾病的研究和新药开发”。参与该项目的著名制药商包括辉瑞(Pfizer)、礼来(Eli Lilly)和赛诺菲(Sanofi)等。礼来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励达称,这些公司都对“iPS细胞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十分关注”。

日本的制药公司也已开始利用iPS细胞。卫材公司和武田药品工业公司正在以神经疾病为对象,与庆应义塾大学合作研究阿尔茨海默等疾病的治疗药。按照大日本住友制药公司的估算,通过使用iPS细胞,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新药开发的成功率将从现在的1成提高到2成左右。

但是,在企业实力不济的情况下,日本的制药公司能否与欧美列强比肩还是一个疑问。一位参与大型制药公司合作研究的研究者透露说:“(企业方面)还没有表现出公司上下齐心合力利用iPS细胞的意愿。”

iPierian首席执行官Stagliano说:“美国除了风险投资之外,还有州政府和大制药公司提供资金。只要开发的技术具有革命性,就能顺利募集到资金。”

而在日本,有意开发划时代新药的生物风险公司等企业很难筹措到资金。只要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把iPS细胞应用于新药领域的业务机会也有可能被其他国家抢走。

仪器和材料企业胜算几何? 

再生医疗与新药。二者虽是iPS细胞前景看好的应用途径,但就现状来看,日本企业在两个领域都有望掌握产业化的主导权,但也都面临着巨大的隐忧。

有望随着iPS细胞的登场实现扩大的市场不仅仅是移植使用的细胞组织和治疗药等最终产品。对于制造技术占优的日本企业来说,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必不可少的材料和仪器等也将孕育出新的商机。

培养iPS细胞的效率将达到以往的200倍——经营皮革产品和胶原蛋白的Nippi公司得到大阪大学和京都大学的技术授权,即将在2013年内上市有助于培养iPS细胞的蛋白质。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大量iPS细胞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培养细胞的成本将得到压缩。

不只是研究用途,着眼于未来在再生医疗领域的应用,Nippi已经在公司内新建了制造符合临床要求的蛋白质的生产线。Nippi的生物基质研究所所长服部俊治说:“就本公司的企业规模而言,我们在该领域投入的经营资源相当之大。”

Nippi当前的销售目标是在1~2年内达到2亿日元。该公司称,如果京都大学选定的标准化iPS细胞制作方法采用这种蛋白质,“不仅规模有望扩大,还能建立起长期业务”。

除此之外,无需花费人工即可培养出品质统一的iPS细胞的装置、保存运输细胞成品的专用装置也相继迎来了新的生力军。

川崎重工业公司开发出了只需1台即可自动培养iPS细胞等多种细胞的装置。迄今为止已经向研究机构交付了3台。项目开发总括部部长羽畑修意气风发地表示:“虽然我们也看好新药领域的需求,但再生医疗如果投入实用,业务规模可能会大得多。”大阪市的风险企业STREX正准备扩大已分化iPS细胞的冻结保存装置的销售。

川崎重工业的自动培养装置成为了iPS细胞研究者咨询的热点(上)。开发细胞保存装置的STREX等制造风险公司也看到了商机(右)。

Seed Planning的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培养材料和仪器设备等再生医疗支柱业务在全世界的市场规模约为930亿日元。其中7成是利用政府资金的大学等机构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的需求仅为3成。

尽管如此,涉足该领域的企业依然在不断增加,对于背后的原因,推动iPS细胞产业化的iPS Academia Japan社长村山升作解释说:“如果等到市场成形之后再涉足,就会错过时机。”

日本文部科学省准备在未来10年,向以iPS细胞为中心的再生医疗研究投入约1100亿日元。国家经费支撑仪器和材料企业的格局估计还将暂时持续下去。但再生医疗和新药全面步入实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按照估算,到2030年,再生医疗的潜在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0万亿日元。如果加上新药和周边业务,规模估计还会更大。iPS细胞诞生至今只有6年半的时间。在这个刚刚起步的潜力市场上,谁是成功者还没有定数。(日经技术在线! 供稿)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庄红韬)

新闻查询  

新闻回顾

      搜索

产业/经营更多>>

能源/环境更多>>

机械/汽车更多>>

数码/IT更多>>

电子/半导体更多>>

工业设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