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05日13:59
日本与欧洲的节能措施步骤相反
为此,笔者采访了一般社团法人日本能源通行证协会(Japan Energy Pass Association)理事今泉太尔。今泉指出,当今日本的节能措施并不能解决电力紧张问题,提高建筑的能效势在必行。
——您怎么看日本的节能措施?
今泉:日本目前的节能措施只考虑了削减能源使用量的性价比,所以注意力都集中在随手关电源等依赖于设备的软性措施上面。
而将建筑的隔热性、密闭性、日照控制等提高建筑本身节能性能的措施放在了后面,基本没有从长期、综合的角度,采取节能和节电措施,例如通过城市规划实现紧凑城市化等。
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企业只能考虑初始成本尽可能低、投资回收期短的节能措施。
——日本的建筑节能落后吗?
今泉:日本的建筑节能化进展远远落后于欧洲。为了遏制高峰用电量,其他先进工业国家对于建筑的隔热密封、日照控制都有严格规定。
例如,德国的节能及节电措施流程如下:(1)首先考虑通过隔热改造等方式,提高建筑本身的节能性能,降低能源需求;(2)然后通过提高设备效率,使能耗达到最小;(3)利用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满足已最小化的能源需求;(4)在充分实施硬性措施后,再采取消费者(国民)节能教育等软性措施。
——也就是说,步骤与日本完全相反?
今泉:对。日本首先是由国民开展节电行动,然后以设备为重点进行节能,最后才是建筑的隔热性能,因此钱花不到建筑上。通过设备节能虽然在短期内性价比高,但就社会整体而言,节电效果低,在电力需求减少时,过剩的设备容量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提高建筑能效对于削峰是否同样重要?
今泉:日本发生高峰用电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建筑的热设计品质低所造成的热需求。因此,提高建筑本身的节能性能是最有效的节电措施。单靠提高空调的效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削峰问题。
在日本,人们思考房地产的价值时,是以土地的价值为中心,缺乏长期使用建筑的文化,没有为建筑标注能效的概念。然而,依照国际常识,强化建筑隔热性能等措施虽然单年度的性价比不高,但耐用年数长,从长期来看有很大好处,因此应优先考虑采用。
“能源通行证”(建筑能效证明)
德国等欧盟国家从2008年开始,要求建筑必须有名为“能源通行证”的能效证明,在进行房地产交易时,买卖双方均可掌握交易建筑的能效性能。不仅是新建或改建时,在使用、买卖和签订租赁合同时,也必须标注建筑的能效。
通过能源通行证,可对建筑的隔热、密闭、蓄热性能进行评估,包括换气、热水供应、照明在内,以“每平方米○○千瓦时”的形式,定量计算出在对象建筑中生活1年通过电、燃气、煤油等所使用的能源量。
今泉:在日本,购买汽车和家电时必须标注能效,而初始成本、运行成本都最为昂贵的建筑却不标注,现在想来,这种现象非常奇怪。
在近年来燃料成本上涨的情况下,能效性能作为消费者的判断基准,将具备相当大的影响力。如果推行“能源通行证”,让所有人都能在房地产交易时掌握建筑的能效性能,能效必然会成为选购房屋时优先考虑的事项。
德国通过节能改造激活经济
德国顺应当今人口减少的时代需求,把政策的中心从新建建筑转移到了改造建筑上。雷曼危机之后,德国政府最先实施的紧急经济对策是“增加隔热改造补贴”。
新建住宅不享受任何补贴,通过节能改造提高了性能的住宅则根据其节能性能,享受丰厚的补贴,以及无息改造贷款等优惠。现在,德国的建设投资额中有76%是改造投资,仅节能改造就占到了26%,其投资额甚至大于新建住宅的24%。
从2006年到2012年底,仅德国联邦政府就发放了节能改造补贴112亿欧元,该国节能改造投资总额高达1344亿欧元。在此基础上,州政府及市镇村等地方政府也增加了补贴,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建设投资需求。而且,从事节能改造业务的基本是地区的中小企业,一年可保证30多万个就业岗位,建筑的节能化为激活地区经济做出了贡献。
今泉:节能改造能把流向海外的20年的电费转变成工匠的工钱,被称为效果最佳的经济措施。
而且,通过减少电费,投资节能改造的个人可获得比存款利率还要高的投资效果。对于地区而言,“住宅节能化”则是利用沉睡的低利率个人存款激活地区经济的优良体系。(采访到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