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經濟區規劃》正式發布 中部崛起再添新引擎【2】--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區域經濟觀察

《中原經濟區規劃》正式發布 中部崛起再添新引擎【2】

提出探索“兩不三新”發展路子

羅  盤  曲昌榮

2012年12月03日07: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新型城鎮化引領“三化”協調

  “相對於東部發達地區,中部的城鎮化水平較低,因此《規劃》將新型城鎮化放在了‘三化’之首,就是要強調在中原經濟區建設過程中,要把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中應當解決的主要矛盾和重要抓手。”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說。《規劃》在這方面最鮮明的亮點就是“三個突出”。

  一是突出強調了新型城鎮化的引領作用。《規劃》在國家層面把新型城鎮化放到“三化”之首,凸顯其引領作用,蘊含了豐富深刻的內涵,體現了對發展規律的把握,是對河南探索以新型城鎮化引領“三化”協調發展路子的充分肯定。

  二是突出強調了構建五級城鎮體系。《規劃》提出加快構建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五級城鎮體系。通過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有利於推動農業規模化經營,推動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功能向下延伸,從根本上改變農村面貌、改變農村管理體制機制、改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全面提升農民生產生活水平,推動城鄉分割向城鄉統籌、城鄉一體轉變。

  三是突出強調了新型城鎮化道路的內涵。更加注重破解“三農”發展難題,更加注重完善城鎮功能,更加注重統籌協調,更加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更加注重為民惠民。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實質即大部分人口的城鎮化。”陳棟生說,河南作為中國戶籍人口第一大省,先行先試,讓農民在城鎮化過程中,從完全被動到依靠法律、依靠黨和政府的支持,自主實行“市民化”,意義重大,事關“和諧中國”的實現。

  到2020年,中原經濟區居民收入實現倍增

  河南省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鄭泰森分析,與十八大提出的發展目標相呼應,《規劃》在幾個方面明確了本區域的一些重大發展目標。

  一是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要邁上一個大台階。與國家首次明確提出的收入倍增計劃相呼應,《規劃》提出了“中原經濟區版”的收入倍增計劃目標,即:“到2020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萬元”,從而實現人均生產總值比2011年增長一倍以上﹔“到202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80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000元”,兩個收入均比2011年實現倍增,並有所超出。

  二是在資源環境方面要有新改善。《規劃》明確了中原經濟區的耕地保有量為1423萬公頃,並到2020年保持不變,確保耕地不減少,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到2020年達到1.08億噸。同時,要實現單位GDP能耗大幅下降,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

  三是在結構調整方面要有大突破。《規劃》提出城鎮化率到2020年要達到56%,實現城鎮人口大於農村人口,進入到城鎮化發展的新階段﹔服務業增加值顯著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5%,居民消費穩步增長。

  空間布局優化,核心紐帶作用進一步強化

  河南省科學院副院長張佔倉表示,中原經濟區處於承東啟西、聯南通北的戰略地位,沿京廣和沿隴海—蘭新兩大經濟帶在此交匯。《規劃》對中原經濟區空間布局的優化提出了兩個重點任務。

  一方面,以中原城市群核心9市為依托,打造形成核心發展區域。《規劃》明確了“鄭州—焦作、鄭州—新鄭機場—許昌、鄭州—開封、鄭州—新鄉、許昌—平頂山、洛陽—平頂山”等一批城際鐵路,通過加快完善多層次城際快速交通網絡,形成高效率、高品質的組合型城市地區,打造成為中原經濟區發展的核心區域。

  另一方面,以快速鐵路通道為依托,構建“米”字形發展軸。《規劃》明確了“鄭州至徐州、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鄭州至萬州、鄭州至濟南、鄭州至太原、鄭州至合肥”等一批快速鐵路通道項目。以此為依托,構筑沿隴海發展軸、沿京廣發展軸、沿濟(南)鄭(州)渝(重慶)發展軸、沿太(原)鄭(州)合(肥)發展軸等4條重點開發地帶,形成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型發展軸,顯著強化中原經濟區在全國區域發展中的核心紐帶作用。

(責任編輯:喬雪峰、聶叢笑)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