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14日08:19
巴斯夫電池業務,不斷收購實現擴大
實際上,巴斯夫的電池材料業務是通過最近幾年的收購才達到今天這種規模的。
該公司2012年才開始致力於電池材料業務。在組建電池材料專業團隊的同時,一氣呵成開始收購電池材料相關企業。
比如,2012年2月收購了美國大型鎳氫電池材料廠商歐文尼克電池公司,另外還獲得了德國默克的電解液業務。同年4月收購了在中國從事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業務的諾萊特科技。2012年12月又向開發新一代電池的美國Sion Power注資。雖然巴斯夫以前就擁有筆記本電腦電池中使用的正極材料技術,但一直到2012年11月才開始生產。
三菱化學控股和宇部興產等日本化工企業幾十年來一直從事電池材料的研究開發,並且也針對車載領域進行了大規模投資。可以說,在大型化工企業中,巴斯夫是在材料業務中起步最晚的。
而目前日本電池業界的形勢則非常艱難。
隨著“LEAF”和i-MiEV的上市,很多企業新設立了鋰離子電池工廠。其中不僅有NEC等電池廠商,從事電池材料業務的化工廠商也全都開設了新工廠。在與汽車廠商進行談判時,這些廠商一開始都會提到“我們擁有穩定的供應體制”。正因為如此,電池業界各大公司都根據汽車廠商制定的銷售預期建立供應體制的。
然而,EV的銷量遠未達到汽車廠商的預期。大規模投資未能得到回報,因開工率低迷而頭疼的企業不在少數。
從事正極材料業務的戶田工業接受了伊藤忠商事的出資。某家中小型化工廠商也表示,“勉強在維持雇佣,但公司倒閉也有可能”。某位業界相關人士透露稱,“日本的鋰離子電池行業快死掉了”。
進入拼“體力”的時代
盡管如此,巴斯夫副總裁Steinmetz卻並不在乎,他表示“我們知道日本鋰離子電池市場的形勢嚴峻”。
“日本電池材料廠商大多為規模較小的企業,賭上生死進行投資的企業目前都陷入了困境,但巴斯夫實力雄厚。我們先進行投資,然后等待汽車市場開花結果。電池材料業務的收益回報值得等待。”
從Steinmetz副總裁的話可以看出,電池材料已經變為靠“體力”定成敗的領域,撐到最后者勝出。雖然巴斯夫起步最晚但卻雄心勃勃地制定了拿下全球份額10%的目標,其背景就包括這種結構變化。
還有一點為巴斯夫的自信提供了支撐,那就是該公司在全球汽車用化學品市場的份額高居榜首。
巴斯夫日本公司社長Steck表示,“我們以前就對汽車廠商進行了深入了解。雖然我們在電池材料方面起步較晚,但卻比任何人都清楚汽車廠商在想什麼、想要什麼”。
2020年,歐洲將開始執行更為嚴格的燃效規定,日本和歐洲的各大汽車廠商將在此之前擴充PHV的產品線。現在正是新一代PHV電池的評估期。
擁有一定業績的日本企業能否阻擋住巴斯夫的進攻呢?決戰的序幕已經拉開。(作者:山根 小雪,日經技術在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