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专题>>中日技术产业信息网

【能源地图】中国:全球最大消费国,从煤炭转向多种可再生能源并举

2012年12月25日13:30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中国在2010年超过美国,成了全球最大的一次能源消费国,占全球能耗的2成左右。2000年的消费量为日本的2倍左右,但现在已经接近5倍。不过从人均消费量来看,仍为日本一半以下。如何满足如此旺盛的消费需求已经成为中国的巨大课题,在全球受到了极大关注。

以前中国的大部分能源都来自国内。煤炭作为核心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所占的比例高达67.2%。虽然进口量略有增加,但国内产量也随着消费量的增多而持续上升。

随着汽车的迅速普及,石油消费量也迅速增加。国内生产持续扩大,2010年日产量首次超过了400万桶。不过消费量增长得更快,日消费量超过了900万桶。但由于今后国内产量很难实现巨大增长,因此国有石油公司目前正积极在全球各地获取油田权益。

天然气虽然份额较少,但近几年正以2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长。2009消费量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消费国。此前一直通过本国生产来满足需求,目前国内已有五处液化天然气(LNG)接收基地投入运营。并开始通过管道从中亚进口。使煤炭气化制成的合成天然气开始增产,并开始生产碳层甲烷,最近还开始投资开发页岩气。为了降低较高的煤炭依赖度,今后也将继续向使用天然气转变。

电源构成方面也是煤炭火力的比例占绝对性优势,约占发电量的8成。紧随其后的是水力发电,2009年的发电业绩达到了16.7%。适宜进行水力发电的地区大多位于西部,四川省和湖北省较多。

其中,湖北省三峡水库的水力发电站就设置了26座70万kW的发电机。总输出功率为1820万kW,为全球最大规模。

三峡以外也有其他地区可以建设大规模水力发电站,云南省怒江目前正针对开展与三峡同样的大规模发电业务进行探讨。

可再生能源中,除了水力之外,风力发电的普及程度最高。去年建成了1650万kW的设备,累计采用量达到了4229万kW,超过美国跃居全球首位。

风力发电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等风况较好的北部地区普及。今后,对东南部沿海地区及海上风力发电的期待将日益高涨。虽然普及的初期阶段是从海外厂商处进口设备,但现在国产化取得了一定进展,已经成为可代表世界的生产基地。国内企业华锐风电(Sinovel Wind)、金风科技(Gold Wind)、联合(United Power)和中国东方电气(Dongfang Electric)等4家公司位列全球前十,并开始致力于提高输出功率。

中国还意欲发挥在陆上风力发电方面位居全球首位的经验,在海上风电领域也领先于世界。2010年7月,配合举办上海世博会,在上海东海大桥附近建成了中国首个海上风力发电设备,树立起34座3000kW的风车(共计10.2万kW)。紧接着,2010年10月又在江苏省沿岸实施了风力发电业务投标,正式开始进行海上风电的开发。上文提到的企业也开始开发适合海上风力发电的大规模发电机。例如,华锐风电已经在产品阵容中追加了5000kW和6000kW的机型。

虽然今后发电规模仍将以陆上发电为中心,但沿海地区海域由于靠近电力高消费区,因此供应力的增强很受期待。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使风力发电整体普及1.5亿kW的目标,预计其中3000万kW为海上风力发电。计划江苏省到2020年达到945万kW,山东省达到700万kW,浙江省实现370万kW,规模庞大,颇为引人注目。

据称虽然目前中国风力发电的普及规模已位居全球首位,但有些是在输电网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建设的。要实现雄心勃勃的采用目标,或许需要同时推进输电网的建设。

已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在太阳能电池生产方面也跃居全球首位。在过去5年里,产能实现了飞跃发展。

2010年产量超过100万kW(=100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厂商在全球共有5家。其中的4家分别是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SunTech Power)、晶澳太阳能公司(JA Solar)、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和天合光能公司(TSL),中国企业正席卷全球市场。

这些公司生产的9成以上的太阳能电池均销往海外,比如通过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Feed-in Tariff=电力全量固定价格收购制度),市场正日益扩大的德国等国家。现在正谋划通过企业收购和设立分公司进军日本市场。

在中国国内,有许多远离城市没有通电的村庄使用光伏发电作为电源,但现在政府开始积极致力于在大规模发电设备和建筑中采用光伏发电。2009年,以国家能源局为中心,开始在甘肃省敦煌开展1万kW的发电业务。之后继续在全国各地建设大型发电站。

在江苏省建成了3座2万kW级的大型发电站。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省等也建成了1万kW以上的发电站。

承接大型发电设备建设工程的企业通过投标决定,中标企业能够以固定价格销售电力。从2009年起,建筑采用50kW以上的光伏发电便可使用补助金。

不过,关于在全国范围内采用电力全量固定价格收购制度,虽然进行过具体探讨,但并未付诸实施。虽然有4家年产量超过100万kW的企业,但2010年底全国累计采用量仅为80万kW左右。今后,在扩大内需方面采用什么政策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另一方面,生物质(生物资源)燃料的供应量并没有像太阳能电池的产量一样日益增加。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玉米产区出现过量库存,因而开始正式生产生物乙醇。2000年以后,开始相继在黑龙江省等地建设工厂,制定了要用作汽车燃料的规定。还采用了补贴等优惠政策,在流通区域扩大的同时,产量也日益增多。供应量超过了100万吨。

不过,原料玉米用于食品及饲料的需求也日益扩大。由于价格出现暴涨,政府2006年开始限制玉米的使用。

另一方面,中国的新车销量2009年超过美国,夺得全球首位,汽车保有量也于2011年8月突破了1亿辆。远远超过了日本的保有量,仅次于美国。汽车的迅速普及使得石油消耗量大幅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保有比例依然比较低,今后应该会继续增多。生物燃料将越来越受到期待。

政府曾推荐以甜高粱和木薯为原料代替玉米生产乙醇,但产量并未如愿增加。2020年的目标是生产1000万吨,但需要确立以不会与食品产生竞争的纤维素等为原料的新生产方法。

2010年10月,中国政府公布了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纲要。提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确立了重点发展7个产业的方针。

其中,与能源相关的领域包括节能和环保产业、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新一代汽车这三个领域,将通过积极推动其发展来进一步提高GDP(国内生产总值)。力争在2020年之前,把一次能源中非化石燃料的比例从2010年的8.3%,提高到15%左右,对于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来说,提高该比例并不简单。虽然风力发电采用规模目前已在全球居首,但仍需要在继续推进采用风力发电的同时,在其他领域也果断采取普及措施。

中国大量生产可再生能源设备有助于降低成本,还为海外普及可再生能源做出贡献。另一方面,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也陷入价格竞争的苦战。在美国,由政府提供支援的太阳能电池厂商Solyndra公司的破产受到了极大关注。把可再生能源视为本国发展产业的国家似乎将继续苦恼于中国产品涌入,同时也在能源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夹缝中摇摆不定。(日经能源环境网 供稿)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庄红韬)

新闻查询  

新闻回顾

      搜索

产业/经营更多>>

能源/环境更多>>

机械/汽车更多>>

数码/IT更多>>

电子/半导体更多>>

工业设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