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01日08:50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调整过高的百万瓦级太阳能收购价格
接下来介绍日本下调百万瓦级太阳能收购价格的情况。从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第一年度的42日元收购价格确实过高,笔者也多次提出,这会给发电运营商带来过高利润。因此,下面介绍一下价格下调方针。
对于太阳能发电运营商而言,太阳能电池价格崩盘就意味着采购价格降低,因此对于这一事态发展,他们应该表示欢迎。但太阳能发电的收购费用是由所有电力用户分摊来维持的,因此让发电运营商获得过高利润是不对的。电力公司从太阳能发电运营商手中购买电力时的单价,应该正确反映出太阳能电池的降价。
2011年的太阳能电池的市场价格比上一年降低了50%。如果太阳能电池降价,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价格(包括太阳能电池、附属设备及安装工程在内的价格)自然也会下滑。德国100千瓦以下、设置于屋顶的系统在2011年降价了约23%,近几年降价了约50%。可以估算,42日元这一收购价格背离了国际标准。
收购价格过高是因为政府规制决定的交易价格赶不上市场的发展而发生的。同质化步伐加快后,这一差距会进一步加大,最终将难以应付。
向半导体行业学习应对同质化的方法
那么,太阳能电池行业因该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呢?这要参考比太阳能电池更早遭受全球化冲击的半导体行业。
1980年代中期,半导体被称为“产业粮食”,东芝公司、富士通公司、日立制作所及NEC公司等日本企业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成以上。日本企业凭借技术实力和低成本,夺走了当时先行涉足该领域的欧美企业的份额。当时,韩国、新加坡及香港和台湾地区还不是日本的竞争对象,而且中国本土刚刚向市场经济过渡,处于混乱状态。
日本企业赶超了美国企业,几乎完全占据了市场,但随后市场格局发生巨变,2009年美国英特尔公司与韩国三星电子公司占据了全球21.7%的市场份额,处于寡头垄断状态。东芝的销售额虽位居全球第三,但份额只有4.7%。即使今后日本企业打算重组,反超亚洲企业,依靠成本竞争获胜的可能性也很小。
在此值得关注的是,在几十年前被日本企业淘汰的美国企业中,还留下了像英特尔这样的高收益企业。英特尔主要生产微处理器(MPU)这种个人电脑的核心部件,并为了能使众多个人电脑厂商加以采用,而使自己的产品实现了标准化。
不过,英特尔并不是单纯地公开了自己的技术,而是进行精心设计 ,将运算功能及关联到其他公司产品的技术进行“黑箱化”,使其他公司无法效仿。虽然将所有规格都标准化会便于产品销售,但也容易陷入同质化的陷阱中。
太阳能行业应讨论如何应对
不过,有效地应对全球化并非易事。并且,正如前面提到的,日本的太阳能行业依存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量收购制度等,因此不确定因素增多。那该怎么办呢?作为应对措施,笔者想到了以下3点。
(1)进行研发投资,以提高发电效率,削减成本。
(2)将制造成本降到无需补贴的水平,然后扩大市场份额。
(3)采取下游战略。像夏普一样,不单单生产太阳能电池,还向客户配套提供太阳能发电所需的产品及服务(成为系统集成商)。
太阳能电池业务前景十分看好,但今后是继续依存于规制,还是将价格降到无需补贴的水平,实现电网平价(Grid parity)?所采取的战略会因作出何种预测而有所不同。(日经能源环境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