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08:40
“当地机型”的崛起
“在我周围,TECNO最受欢迎。”
非洲东部的小国卢旺达。公务员让保罗一家三口居住在该国首都基加利的一个住宅区,让保罗边说边拿出了现在使用的手机。
年轻顾客光顾的卢旺达手机销售店(左)与在当地畅销的TECNO双卡双待手机(右)。 |
液晶屏幕下方排列硬键盘的外观与过去风靡企业用户市场的“黑莓”十分相似。不仅能通话、收发邮件,还能玩简单的游戏。
新机的价格约为5万卢旺达法郎(约500元人民币),比大牌产品便宜3~5成左右,但让保罗选择这款手机并不是图便宜。
现在,在卢旺达,来自比利时和印度的3家移动运营商正在全力抢夺客户。为了稳住客源,3家运营商还竞相设置了极低的网内通话费。因此,用一家移动运营商的号码拨打其他移动运营商的号码时,通话费甚至会达到网内通话的近10倍。
于是,能插不同移动运营商的两张SIM卡的“双卡双待”手机应运而生。根据来电人的移动运营商区别使用两个电话号码,可以大幅减少通话费。让保罗每个月的电话费约为5000卢旺达法郎(约50元人民币)。
总部位于香港的TECNO于2007年下半年率先在非洲试推出了双卡双待手机,是这一领域的先锋。2012年,该公司在东非人口最多的埃塞俄比亚建设了自己的工厂,开始在当地生产。现在,TECNO依然是东非地区的第一品牌。
终端价格远低于在发达国家畅销的iPhone和GALAXY等高档机型,用户花费的通信费也低得多。说到非洲等新兴企业威胁到苹果和三星,大家可能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在当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商务模式正在崛起。
TECNO营销部门总监Cosimo Lu说:“我们在非洲定义业务的时候,使用的是代表从全球视角出发、在当地开展行动的‘全球本地化’一词。”在拥有自己语言的埃塞俄比亚进行当地生产是在当地开展行动的一个例子。Lu说:“我们坚信本地化是我们在埃塞俄比亚拿下市场份额冠军的理由。”
距离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已经过去了6年。而该公司引领的智能手机的普及,反过来使该公司创造的1年只在全球推出1款新产品的“全球款式”面临崩溃。随着争夺份额的主战场向新兴市场转移,能满足各地区消费者需求的“本地款式”已开始快速崛起。
2012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市场。在中国市场上,还出现了“变种”。被誉为“东方苹果”的智能手机企业——北京小米科技就是其中之一。在多数国家,终端销售渠道过去都是由移动运营商负责,而该公司则是一家通过亲手开辟销售渠道压低售价的新型智能手机企业。
“中国乔布斯”的真容
创办于2010年的小米在很多国家名不见经传,但在中国,却是粉丝最为狂热的智能手机企业之一。该公司秉持“与用户做朋友的企业理念”,小米品牌的“粉丝”叫做“米粉”,人数已经接近了1000万人。
身穿牛仔T恤出现在新产品发布会上的小米首席执行官(CEO)雷军被誉为“中国史蒂夫·乔布斯”。虽然被竞争对手讽刺为“什么都抄袭苹果”,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该公司的手法其实比乔布斯更具独创性。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与苹果相比,我们更像亚马逊”。
小米CEO雷军(右)与该公司9月发布的旗舰款“Mi3”。 |
小米的智能手机流通途径主要是网络直销,苹果则是使用移动运营商的销售网,依靠运营商的销售奖金压低销售价格,二者的商务模式大相径庭。小米的手机配备由谷歌智能手机OS(系统)“Android”改造而成的自主OS“MIUI”,游戏和壁纸等内容也是盈利的来源,这些特点的确令人联想到亚马逊的“Kindle”。
不依靠移动运营商的销售奖金,价格却只有iPhone和GALAXY的一半,小米之所以能够具备如此强大的价格竞争力,靠的是彻底压缩营销费用。
小米的财务报表中没有广告费等支出项目。该公司是通过在实体店和SNS(交流网站)上的交流培养忠实客户,使品牌渐渐渗透到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
例如,要想第一时间买到小米的新产品,就必须在“微博”上关注小米的官方账号,而且还要注册专门的购买账号,提交购买申请。
“A关注了小米账号”、“A买到了最新款小米”——因为这一连串的过程都会在微博上转发给朋友,消费者本身就起到了为小米打广告的作用。
在口口相传的基础上,等到新产品上市之前,小米还会通过名人的使用报告,在网络上制造热门话题,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9月发布的最新款“Mi3”仅开售86秒,10万部手机就被一扫而光。
小米的产品开发也以最大限度听取网络用户的声音而著称。小米把用户通过微博等方式提出的改进意见作为灵感,每周都会升级自己的OS。称得上是“生在网络,长在网络”的智能手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