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中日技术产业信息网

智能手机大战第二幕:没有赢家的市场【3】

2013年11月28日08:40    

联想涉足2年成为中国第二 

而且,“中国产品设计差”的既有观念也有可能被颠覆。作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商,联想集团从与小米完全不同的领域进入智能手机市场,正在快速扩大着业绩。利用在个人电脑领域培育的开发能力,该公司1年向市场投放的智能手机多达约50款。全面涉足智能手机市场仅2年,就成为了中国第二大智能手机生产商。 

为了在智能手机市场打响品牌,联想把重点放在了强化设计部门上。位于北京联想总部内的“创新设计中心”拥有来自意大利和德国等许多国家的约200位设计师,办公室里各国人才济济一堂,看上去更像是大学校园。 

首席设计师姚映佳说:“我们从各个国家的视角思考设计。只有专注于品质,才能带给客户新的体验。”为了营造高档感,该公司在材料的使用上一丝不苟。 

在中国,除了小米、联想之外,还涌现出了“酷派”、“魅族”等许多新兴品牌。在这些当地企业夺走份额之前,苹果、三星、索尼等跨国企业应该如何面对中国市场? 

汽车、家电、机械企业把进军中国、印度及非洲等新兴市场视为理所当然的生存之道。智能手机行业或许也认为与中国移动等大型移动运营商合作,加速扩大份额才是正确的选择。但美国大型经营顾问企业贝恩咨询的合作伙伴奥野慎太郎却有着不同的观点。 

贝恩的预测显示,到2015年,中国的手机终端和非半导体部件的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234亿美元扩大到380亿美元,增加60%,但行业的平均营业利润率将从13%降至9%。 

这是因为,中国现在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智能手机设计、部件生产、组装等技术经验,新兴企业涉足该领域的门槛降低了。从营业利润的绝对值来看,中国今后并不是会突飞猛进的市场,反而会陷入企业相互压低利润的消耗战。 

奥野虽然认可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但也指出:“赢得中国市场带来的冲击力,并不足以令企业也赢得世界市场。”换言之,“iPhone在中国的份额停滞不前不代表苹果衰败,小米等新兴企业虽然在中国不断扩大份额,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将支配世界智能手机市场”。 

市场本身虽在扩大,但各地区之间的壁垒也会建立起来,无论在什么地方,“蓝海市场”已经不复存在。这就是当今智能手机市场的真实写照。终有一天,以全球化为前提的商务模式将被迫做出调整。 

不只是以低价格为优势的新兴企业,今后,基本无需硬件利润、来自网络广告和电子商务领域的企业还将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掀起更加激烈的竞争。 

“会不会亏损?”10月31日,谷歌通过自己的网站“Google Play”推出了配备最新OS的智能手机“Nexus 5”,引来了业内的一片惊呼。这款产品在日本的售价为3.98万日元(约2400元人民币)起,比移动运营商通常的销售价格(5.04万日元)低了2成以上。霸气的价格设置清晰地体现出了谷歌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战略。 

谷歌的Android如今已经拥有智能手机市场8成以上的份额,由于移动运营商和智能手机企业自行调整终端的预置应用,谷歌的语音搜索和位置信息等服务往往遭到冷落。谷歌越来越有必要自己开发终端,作为展示谷歌最先进服务的“橱窗”,送到消费者手上。 

当然,谷歌业务的终极目标是,“汇总全世界的信息,让全世界的人都能访问并且使用”。对于谷歌,智能手机不过是扩大搜索服务和网络广告等主力业务的工具。现在,谷歌销售额的9成以上来自搜索服务等主力部门,基本没有必要通过硬件赚钱。 

出于与谷歌同样的理由,盛传正在与台湾智能手机企业HTC合作开发Kindle品牌智能手机的美国亚马逊似乎也把目光投向了智能手机市场。亚马逊的本行是电子商务。该公司以远低于其他公司的价格,推出了能够快捷利用电子商务的“Kindle Fire”等平板电脑产品群。如果同样的价格破坏出现在规模更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上,其产生的影响将不可估量。 

上述网络企业的优势也是现有智能手机企业的弱点。苹果从生产个人电脑起家,创造出了与音乐和应用等内容运营商共存的“生态系统”。但谷歌和亚马逊瞄准的包含所有网络业务的商务模式还尚未成型。三星和索尼甚至在创造生态系统的阶段多次遭遇挫折。 

智能手机虽然是人们连接网络的入口,但也已经不再是停留在硬件层面的业务。智能手机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融合内容、服务、广告等关系到智能手机的众多价值链,将其培养成自己的收益源。

疯抢专利引发的停滞 

“令人联想到东西方冷战时期的‘MAD’(相互确保摧毁)一词。” 

苹果与三星无休无止的知识产权纠纷给精通企业知识产权纠纷的美国律师一色太郎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MAD是指两个有核国家只要一方率先使用核武器,双方最终都将毁灭的原则。有专家认为,这个原则能够牵制核武器的使用,在有核国家之间起到核抑止的效果。 

一色表示,在两大企业围绕智能手机的知识产权纠纷中,也能够看到相同的原则。苹果起诉三星是在2011年4月。之后,双方的专利诉讼大战的战场扩大到了世界10个国家。但是,即使在审判中证明了侵权的事实,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款畅销商品遭到禁售。 

一色认为:“2年半的诉讼大战已经表明,即使在审判中认定了侵权的事实,也不会决定实际业务的胜败。”如果二者继续增加诉讼数量,只会让法庭斗争陷入僵局,无论是哪一方,都很难赢得胜利。或许是因为做出了这样的判断,2012年中期过后,苹果与三星均未再提起新的诉讼。 

2013年9月,NTT DoCoMo终于拿下了iPhone的销售权,而促使谈判达成的决定因素依然是专利。 

苹果拥有的无线通信技术专利其实并不算多,据说在谈判中,一则附加条件推动了谈判的进展,根据这项条件,苹果可以通过某种形式,利用DoCoMo拥有的专利。在谈判过程中,苹果似乎曾经要求NTT开放其拥有的所有技术。 

不只是苹果,涉足智能手机市场的网络和个人电脑行业的企业都缺乏通信领域的技术积累。为了保护自己不被牵扯到知识产权纠纷中,只要有通信企业破产,他们就会像土狼一样疯抢专利。 

2009年破产的加拿大大型通信设备企业北电网络的专利竞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11年7月,由苹果、微软及索尼等组成的企业联盟战胜谷歌和英特尔等企业,以45亿美元的价格拍下了北电网络约6000项专利(包括正在申请的专利)。 

期盼智能手机的接班人 

而在输掉竞拍的第二个月,谷歌就宣布了将斥资125亿美元,购买美国大型便携终端企业摩托罗拉移动的2.45万项专利(包括正在申请的专利)的消息。 

在消费者看来,众多智能手机企业向知识产权纠纷投入巨资,收购多年前的老旧专利的姿态意味着智能手机的进化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手表型、眼镜型“可穿戴终端”之所以成为热门话题,估计也反映了消费者这样的心理。智能手机之后的新创新如今承载着前所未有的期盼。 

智能手机的进化停滞不前,开创出独有商务模式的新兴企业则紧追不舍,快速扩大着份额。苹果、三星等现有企业要如何应对?(作者:原隆、马场燃、佐伯真也、白石武志、西雄大、田中深一郎,日经技术在线!供稿) 

(责编:值班编辑、庄红韬)

新闻查询  

新闻回顾

      搜索

推荐新闻区

商务部明起对三国进口浆粕征收最高达50.9%的临时税

产业/经营更多>>

能源/环境更多>>

机械/汽车更多>>

数码/IT更多>>

电子/半导体更多>>

工业设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