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2日16:34
【相关新闻】
作为全球屈指可数的马达企业,日本电产如今正在发起重大改革。在把车载等新领域作为新业务支柱的同时,该公司还一举加快了全球化步伐。铁腕经营者永守重信能否打破企业老化的魔咒?
“今天对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从1973年7月23日我在家中创办公司算起,到今天整整是40年。我希望今天能成为日本电产成长、发展的新起点。”
2013年7月23日,日本电产在东京举办2013财年第一季度(2013年4~6月)财报说明。说明会一开始,该公司社长兼CEO(首席执行官)永守重信以少有的沉稳语气,说出了上面这番话。
赤手空拳建立起世界屈指可数的马达企业,面对“企业寿命不会超过30年”的魔咒,日本电产至今健在,这位铁腕经营者的心中充满了感慨。
永守心中所思恐怕远不是感慨,他真正所想的,一定是本文后半段提到的“寻找成长和发展的新起点”。
在大危机中发誓实现V字形复兴
其实,从2012年开始,日本电产就开始面对创业以来的最大危机。
2012财年,日本电产的净利润仅有79.98亿日元,比上年骤减80.4%。销售额虽然达到7092.7亿日元,比上年增加了3.9%,但是,从1991财年(截至1992年3月)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导致经济萧条时出现营业赤字以来,这可以说是约20年来最严重的减益。而且,按照年初的预期,销售额、利润均应该为两位数的增长,利润的骤跌带来的冲击其实要远高于数字本身。
然而,就在这一天,永守宣布,与上年相比,2013财年的销售额将增长15.6%,达到8200亿日元,净利润将增长568.9%,达到535亿日元,一鼓作气实现V字形复兴。从仿佛跌入深渊的业绩骤跌到实现迅猛回升,其自信,靠的是打破僵化阻碍,重新获得发展潜力的重大改革。
日本电产的业绩之所以骤跌,是因为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快速普及,导致个人电脑市场出现萎缩(参照下表)。在这样的风云变幻中,日本电产最大的支柱——内嵌精密马达的硬盘市场也严重萎缩。
按照预期,因2011年秋季遭遇大洪水,硬盘生产基地泰国的供货量减少,2012年需求应该会出现回升。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需求反而从2012年秋季开始一路下滑。日本电产的硬盘用精密马达的出货量也从2012年第一季度的1.24亿个减少到第四季度的8800万个,减幅达到了29%。
对于这样的变化,永守当然看在眼里。但这次的变化速度不仅快而且非常剧烈,永守称“比预想早了2年”。
面对这样的形势,永守大胆提出了两步走的重建措施。第一步是实施减损处理,把精密马达的产能减少约3成,降低生产设备和部件库存的账面价值,并且削减海外工厂的临时员工数量。“如果觉得不行,那就彻底砍掉,磨磨蹭蹭根本无法止损”,改革共花费了约400亿日元,对无法适应市场缩小的体制进行了精简。
第二步是称得上是“重建日本电产”的结构改革。也就是在由个人电脑用精密马达一个业务带动增长的业务构造的基础上,加入“车用马达”、“家电、商业及工业用马达”和“其他马达”,形成四大支柱。车用马达是用于电动助力方向盘、机油泵等部件的、为汽车的多种功能提供支持的马达。家电、商业及工业用马达则是指面向洗衣机、空调、电梯等的马达。
为实现这一改革,日本电产采取的方式是并购(M&A)海外企业。该公司对于M&A的态度一向很积极,但在2000年代中期之前,收购主要是以日本企业为主。而最近3年,该公司接连收购海外企业,一举扩大了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国内外集团企业协同作用的世界一体经营,尝试同时开展业务组合的转换与全球化。
但实际上,在数据中心等大型计算机用途,硬盘市场仍有增长余地。如果加上这些部分,精密马达市场的总量就不会持续缩小,而且利润率依然很高。既然如此,日本电产为何还要采取上述措施?这要从具有永守特色的基于创始人视点、客户视点、共创视点的经营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