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4日09:26
【相关新闻】
iPhone 5c在上市之前曾被认为是面向中国市场的低价版本。但实际接触后却发现,这款手机完全没有树脂产品的廉价感。这次,就让我们来探寻一下iPhone 5c在制造方式上的秘密。
如果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iPhone 5c的设计特点,那就是从正面挑战大多数人对于塑料壳的偏见。
iPhone 5c拿在手上的触感很好,仿佛吸在手上一般。放进口袋时也非常顺滑。即便是对准光线观察反光,也几乎看不到任何形变。iPhone 5c上找不出任何塑料产品的缺点。
此次,《日经设计》与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的山中俊治教授和熟悉外装设计的技术人员携手拆解了苹果iPhone 5c,探索了其中颠覆树脂常识的精湛制造手法。
iPhone 5c的表面像剥了壳的煮鸡蛋一样光滑。通过考虑模具的研磨与成型方法,实现了完美无瑕的表面。通过静电涂装形成均匀的透明涂层。 |
廉价感的原因在于注塑成型
一般来说,在夸赞一样东西的时候,很少会说“像塑料产品”。在不少人的印象里,一提到塑料,就会联想到因为粗放式大量生产而显得廉价的产品,例如模具拼接处的接缝、光照下非常明显的表面凸凹等。但这绝对不能怪塑料。
白色树脂制造的包装盒的表面同样富有光泽、没有形变。能够感受到苹果对于包装的重视。
山中教授解释说,材料之所以会有金属风格的精致高档感、像瓷器一样的有光泽的质感、玻璃一般的平滑,或塑料样的廉价感等“特色”,“与其说是材料本身的性质,其实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加工方法”。
塑料质感不好并不是因为塑料廉价,问题其实是出在注塑成型等使塑料成型技术的使用方法。
简单来讲,注塑成型就将受热熔化的粘稠树脂材料用高压注入模具中,然后使其固化成型的方法。这种加工方法非常简单,只要制造出模具,基本上任何造型都不在话下。
因为能够自由加工形状,在使用注塑成型法制造树脂外壳时,一般会把外壳必需的所有元素都集中到1次加工中。例如,在外壳内侧镶嵌名为“肋板”的加固板,同时还要在外壳上加工出用来固定内部部件的螺丝孔。
镶嵌摄像头镜头的小孔也会事先准备好,可以说,在1次成型中形成几乎所有元素是制造树脂外壳的“常识”。这样可以简化制造工序,降低外壳的制造成本。
另一方面,注塑成型也存在缺点,把所有元素都集中在一起成型的时候,模具会变得复杂,而外壳变形也就越容易变形。即使表面平整,如果背面的厚度不同,脱模冷却时,外壳就会受到多余的外力而发生形变,从而对表面产生影响。山中教授解释说,倘若在注塑成型工序中形成开孔,“表面就会沿孔的周围发生变形”。通过对着光线观察表面反射等方式,消费者会敏锐地察觉到细微的翘曲和变形,在无意识中产生廉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