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2日10:13
“35分貝標准”對風力開發而言是致命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了意圖嚴格風力發電噪聲規制的動向。目前已有方案提出將標准值設定為35分貝,而且是日本全國統一執行,且不限定為夜間。35分貝與風力稍大時的波浪聲幾乎為同一水平。
首先,政府應該明確科學方面的因果關系。在日本,很多噪聲及振動方面的專家也都認為,對包括次聲在內的低頻聲波進行特殊對待在科學上毫無意義,適用一般噪聲規制沒有問題。有人指出,事實上在環境廳(2001年升級為環境省)主管的年代已經得出了結論。如上所述,海外有很多調查事例,風車噪聲都沒有進行特別對待。
日本現行的環境評估如何妨礙著促進風力發電開發,對此媒體終於開始進行報道。日本為什麼要在這樣的時期,針對風力發電制定全球沒有先例新噪聲規制?這十分令人費解。
筆者於2012年2月出版了《風力發電正當時》一書,用很多篇幅闡述了噪聲問題。在該領域的研究權威中野有朋的指導下,該書得以完稿。書中根據環境省在投訴特別多的3處風力發電站進行調查得到的數據,記載了人體可感受到的噪聲值。每處都低於標准值很多,次聲沒有達到人體可感受到的數值。
資料4為愛知縣田原市的實例,低頻帶大大低於45分貝(A特性),20赫茲以下的次聲大幅低於100分貝這一開始有身體感受的數值(G特性)。
環境省已開始舉行相關研討會。應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減小心理影響,而不是如何制定更嚴格的規制值。否則隻會阻礙風力開發的進展。
雖然相信不會有影響,但似乎會出現問題,而且還接到了太多的投訴,所以不管怎樣先嚴格起來——如果是出於這種意圖而制定更嚴格的規制,那是完全不負責任的行為。白天35分貝比起夜間45分貝這一國際標准要嚴格得多。據說,要滿足這一標准,風車就必須設置在距離住家1公裡以上的地方。目前普遍認為最佳距離是500米,這已留出了相當大的富余,而1公裡是該數字的2倍。
風車在環保教育方面也具有很大的效果,而僅憑不確定的臆測,就將之斷定為危險物,並要遠離人們的視線,這種作法不會有助於推動國民積極致力於環保。
這樣做不僅會對風力開發造成致命打擊,還會對現有風力發電站的再開發(Repowering)帶來妨礙。以前建設的風力發電站雖然風況很好,但很多使用的是小型、效率不高的發電機。隻需將這些設備換成最新的大型發電機,發電量就能增加很多。
雖然安倍政權經濟增長戰略的關鍵在於放寬限制,但假如對其中被寄予厚望的可再生能源制定國際上都沒有的新規制,那將是非常遺憾的事情。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將成為難以實現的夢想。(日經能源環境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