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06日09:39
【相關新聞】
成為開車好手大致有三個條件,行駛平穩、躲避危險迅速和泊車順暢。駕駛技術因人不同而差異很大。這一點在各個年齡段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上體現得十分明顯。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佔到整體的51.3%。這是因為老年人察覺危險、判斷躲避、操作等動作遲緩,駕駛技術下降。反言之,不光是老年人,隻要大家都能成為熟練的開車好手,就有望減少交通事故。
那麼,成為開車好手的條件是什麼?一是平穩駕駛。搭乘新手駕駛的汽車,當碰到加減速和彎道的時候,難免會感覺戰戰兢兢。不僅不舒適,燃效也差。
二是快速躲避危險。大部分駕駛員都很少遇到需要躲避重大危險的場面。但一旦出現意外,駕駛員必須要當即踩下剎車,或是打方向盤。
三是流暢泊車。技術不精,但又必須停入狹窄的停車位時,應該有不少駕駛員都會皺眉吧。
現在,汽車行業最引人注目的新一代自動駕駛,是無需人員駕駛即可抵達目的地的終極技術。但是,倘若只是如此,估計會有不少人都會覺得乏味吧。
在舒適駕駛的同時,還能改善安全性和燃效,這樣的技術目前似將成為主流。
精湛的方向盤手法
豐田汽車公司10月發布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能夠在高速公路上輔助加減速和方向盤操作。可以說是實現平穩駕駛的關鍵技術。筆者第一時間參加了豐田在首都高速公路上進行的演示。
由“雷克薩斯”改造而成的試驗車2輛結成1組。筆者搭乘的車輛與前車以通信網絡聯動,可實時掌握兩車的車距和速度信息。前車減速時,無需踩剎車,車就仿佛悄然踩下了制動踏板一般減速。
以前的系統是利用攝像頭和雷達判斷前車的動作來判斷是否要減速,有時會有延遲,甚至出現緊急剎車的情況。而新系統是使汽車以通信網絡來實時聯動,幾乎沒有延時。加速也可以在與前車保持距離的前提下順暢實行。
行駛一段時間后,駕駛員突然撒開了方向盤。首都高速急轉彎很多,但方向盤自動動作,車輛流暢地駛過了彎道。手法十分漂亮。除了利用車載攝像頭等識別車道,設定使車輛在車道中央行駛之外,新系統還會計算彎道的角度等數據,使車輛以合理的速度轉彎。
但並道和變更車道是手動。新系統並不是完全的自動駕駛,而是完全貫徹了輔助方向盤流暢操作的職責。豐田從2年前開始對該系統進行公路試驗,據稱提高了系統的精度。這些技術預定從2010年代中期開始配備。
而且,汽車前后還配備了全景監視器,使駕駛員在離開停車場等起步的時候,能夠方便地查看從左右靠近的行人和車輛。
成為駕駛好手段第二個條件——快速躲避危險的是防撞系統。其主要目的是防范撞人事故。日本警察廳稱,交通事故死亡者中,人數最多的是行人。
對此,筆者在試驗車上作了親身體驗。踩下油門,以70公裡的時速行駛時,前方突然閃出了人形模特。筆者心中驚呼“危險”之時,車輛開始剎車,當剎車也無法制止沖撞時,汽車在最后自動打方向盤,成功避免了沖撞。
自動剎車系統已經投入了實用,但自動打方向盤技術的實用化才剛剛起步。
這一次,因為事前了解了技術概要,筆者能夠比較冷靜地觀察試驗車的一舉一動,但還是與現實不同吧。在感到“要撞車”時,身體會變得僵直,恐怕很難立即踩下剎車,或是打方向盤。這正是老手與一般人容易出現差別的地方。而豐田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正是利用機械的作用,彌補了這種熟練度的差異。
狹窄的停車場也不再可怕
富士重工業公司率先實現了駕駛輔助的實用化。2008年,該公司推出了先進駕駛輔助系統“EyeSight”。價格約為10萬日元,憑借低廉的價格,該系統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截至2013年9月,累計配備數量已經達到了大約15萬輛。在新車中的配備率提高到了8成左右。
2013年9月,在美國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評估中型乘用車和SUV(多功能運動車)正面沖撞預防性能的新測試科目中,EyeSight取得了最高評價。
富士重工10月發布了駕駛輔助技術更加優異的新一代EyeSight。通過提高車載攝像頭的性能等,識別的距離比過去增加約4成,范圍擴大約4成,可以更早發覺危險。過去的EyeSight是在與對象物的時速差在30公裡以下時自動剎車,現在則是在約50公裡以下即可動作,能夠更迅速地躲避危險。
另外,與豐田一樣,新一代EyeSight還增加了保持在車道中央行駛的功能。能夠識別彎道等道路標志線,自動打方向盤。駕駛員需要把手一直放在方向盤上,如果鬆手,功能將自動取消。主角歸根結底還是駕駛員。該公司的這些技術將從2014年上市的新款車開始,依次配備。
至於第三個條件流暢泊車,各汽車公司都推出了使用攝像頭,通過影像顯示視線以外的周邊情況的系統。對於掌握不好汽車與周邊距離的駕駛員,是一項非常有用的技術。
使用本田已推出的系統時,駕駛員要看著畫面,把前車門上的標記對准停車場地面上的道路標志線停好車輛,按下按鈕啟動系統。之后,當車輛前進時,方向盤將自動動作,使車輛來到准備泊車的最佳位置。然后,隻需保持方向盤的角度,向后倒車,汽車即可順利停入車位。
除此之外,該公司還開發出了無需人工操作的泊車技術,在10月14日開幕的“ITS世界會議 東京2013”上公開進行了展示。這項技術的作用是把停車場設置的監控攝像頭的圖像數據實時發送給汽車,找到空車位並自動完成泊車。對於大規模的停車場,駕駛員下車后需要在停車場內走很遠的路程,而如果利用這項技術,駕駛員就可以在目的地旁下車,把停車的任務交給自動泊車。汽車無需設置特別的攝像頭和傳感器,價格比較低廉。
目前,日產汽車正在開發將配備在車體四個部位的攝像頭拍攝的影像數據,以車載設備處理,從而實現自動泊車的技術。
消除堵車,提高社會效率
部件企業也在致力於開發。大型汽車部件企業法國Valeo公司將向日本市場投放泊車輔助系統。使用車體配備的超聲波傳感器,在檢測周圍車距的同時,自動控制方向盤。油門和剎車由駕駛員操作。該系統已於2007年在歐洲上市,得到了德國大眾公司等企業的採用。
隨著上述駕駛輔助技術的普及,汽車行駛更加順暢,事故也隨之減少的時候,堵車現象或許也將迎刃而解。日本國土交通省表示,按照時間換算,堵車導致物流延遲造成的社會損失1年約為38億個小時,換算成金額約為10萬億日元。如果大家都成為開車好手,對於提高社會效率,或許也能有一定的幫助。(作者:大西孝弘,日經技術在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