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08:34
【相關新聞】
大眾及寶馬等德國企業將陸續推出純電動汽車(EV)。盡管日產汽車等日企最先向市場投放EV,但德國廠商也將憑借精心打造的業務戰略追趕。在歐美的環保法規越來越嚴格的背景下,EV能否走向普及?
在法蘭克福車展上,德國企業的EV及PHV備受關注。圖為寶馬“i8”(左)和大眾“e-高爾夫”(右)。
歐洲第一大汽車廠商大眾及世界第一大高檔車廠商寶馬等德國車企將正式涉足EV(純電動汽車)及PH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業務。德國汽車行業此前主要是通過提高柴油發動機的燃效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大眾集團總裁馬丁·溫特科恩表示,現在,“主要由柴油發動機負責減排”的方針仍未改變,但也強烈意識到“正面臨著價值觀的根本變化”,因此開始加快汽車電子化的步伐。
在9月10日於德國法蘭克福開幕的車展上,隨處都能看到德國車企傳達出來的這種訊號。
大眾發布了主力車型“高爾夫”及超小型車“UP!”的EV款。充電一次可行駛的距離,“e-UP!”為160公裡,“e-高爾夫”為190公裡,該公司還宣傳了e-UP!百公裡僅花費三歐元的經濟性。大眾此次並未公布將於2014年春季在歐洲上市的e-高爾夫的價格,但表示2013年秋季上市的e-UP!為2.69萬歐元。
另外,大眾旗下的高檔車廠商奧迪及保時捷均展出了PHV。負責銷售與營銷業務的大眾集團董事克裡斯蒂安·林格勒爾(Christian Klingler)充滿信心地表示:“(EV及PHV方面)准備的車型為業界最多。”
大眾與寶馬採取不同的EV戰略
另一方面,寶馬啟動了用來銷售推廣EV及PHV的子品牌“BMWi”。該公司打算在2013年秋季以3.495萬歐元的價格推出BMWi的第一款車型“i3”。該車隻用電池驅動時的續航距離為130∼160公裡,還可選配摩托車用雙缸發動機作為發電機,可將續航距離延長至約300公裡。除了2014年初將推出PHV跑車“i8”之外,該公司還發布了現有四輪驅動車“X5”的PHV概念車。戴姆勒也宣布將於2014年推出高檔車“梅賽德斯·奔馳S級”的PHV款。
德國的汽車部件廠商也將根據接受供貨的汽車廠商的動向採取應對措施。向保時捷等供應PHV系統的全球最大部件廠商博世的董事長沃爾克馬爾·鄧納爾(Volkmar Denner)表示:“與(發動機的)燃料噴射裝置一樣,我們在電動交通(e-mobility)領域也將獲得支配性地位。”
不過,盡管整個行業都打算轉向汽車電子化,但各公司的戰略卻存在差異。最能體現差異的是,作為現有車型的延伸推出EV及PHV的大眾和從零開始建立新品牌的BMW的戰略。
大眾推進的戰略是,將部件按照發動機等驅動系統、懸挂系統等不同功能劃分模塊(構成單位),通過靈活組合模塊來開發和生產新車。採用這種方式后,以高爾夫為例,無需更改基本設計,即可由柴油發動機車改為EV、PHV及燃料電池車等配備不同驅動系統的車型。即使不新建EV專用工廠,也可根據需求利用現有的高爾夫生產設備來生產e-高爾夫。
在奧迪負責研發的董事烏爾裡奇·哈肯貝格(Ulrich Hackenberg)擔負著在整個大眾集團推進這種模塊戰略的職責,他表示:“(從零開始啟動EV業務的話)從專用部件到專用工廠都需要大規模投資。如果明確存在需求,這種做法沒有問題,但我們的規模很大,所以不能冒較大風險。”不過哈肯貝格同時表示,如果發現市場存在EV需求,可以將共享模塊的集團旗下的很多車型改為EV,最多可以增至40款車型。
而寶馬則敢於冒險。該公司負責銷售的董事伊安·羅伯遜(Ian Robertson)說:“我們隻生產高檔車。所以(為了與其他高檔車品牌實現差異化)從汽車的構造到生產、材料及行駛性能進行了全面更新,突破了技術界限。”
歐美環保法規的加強將促進EV發展
比如,為了實現大幅輕量化,寶馬在車身採用了碳纖維材料。該公司與德國一家碳纖維企業聯合投資了約1億美元,在美國成立了合資工廠。據介紹,寶馬共為開發i3等車型的“i項目”投入了27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