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专题>>中日技术产业信息网

全球可再生能源收购制度功过两分,亟需扶植新政【2】

2013年02月05日09:42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不过即便如此,也难以避免电价的大幅上升,因此德国环境部长和经济部长相继宣称,“电价、经济及就业是重要事项”,都提到了要调整可再生能源采用目标。环境部长还表示,打算在2013年探讨制定新法令,撤销对风力及生物质所发电力的固定价格收购制度。

采用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的目的在于,迅速增加可再生能源设备量,最终降低设备成本,使发电成本降至可与化石燃料竞争的水平。实际上,设备价格正日趋下降。中国企业连续发起进攻的太阳能电池板,价格仅为几年前的几分之1。不过,要采用可再生能源,除了设备外,还需要很多其他费用,比如,设置费用等基本没有下降。

而且,输电线也是个问题。在采用可再生能源发展很快的德国,设置输电线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课题。

铺满太阳能电池板的德国住宅屋顶。借助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德国太阳能发电普及很快。

德国在2011年关闭的8座核电机组中,有5座位于南部,而弥补发电量缺口的风电场大多设置于北部。也就是说,需要从北部向南部输电,但输电线容量不足。今后,如果北部波罗的海及北海在开发建设海上风力发电方面取得进展,将需要更多输电线。不过,虽然想进行新建,但由于遭到途经处土地所有者的强烈反对,目前还没有头绪。据称在2020年之前还需要1500亿欧元的资金。

苦恼的可再生能源企业

并且,利用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激活产业的计划,也没有按照设想顺利实现。不仅是夏普、松下等日本企业,欧美太阳能电池厂商业绩也陷入低迷。美国以倾销为由,从2012年2月开始针对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征税,但之后专业厂商仍然相继破产。过去占据全球最大份额的德国Q-Cells公司2012年4月破产,之后被韩国企业收购。

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设备厂商丹麦维斯塔斯公司经营也陷入低迷,以前约占全球3分之1的份额,具备压倒性优势,但如今已经减少至10%左右。位居第二的中国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紧随其后。为了解决业绩低迷问题,维斯塔斯一直在裁员及缩小工厂,但目前尚没有恢复的迹象。

维斯塔斯2012年11月宣布,将削减1.5亿欧元的固定成本,进行重组。据报道,2011年该公司共拥有22926名员工,目前已经削减了约3000人。不过,市场反应较为冷淡,该公司股价已经下降到了4年前的30分之1左右(下表)。还有报道称,三菱重工目前正在进行接受维斯塔斯20%股份的谈判,但截至目前依然没有达成一致。关于谈判进展,维斯塔斯首席执行官英格表示“无可奉告”。据报道,丹麦政府不打算为维斯塔斯提供支援。

维斯塔斯由于业绩低迷,股价约为4年前的30分之1。

还有报道称,台湾地区企业将收购夏普部分股份,但谈判会花费较长时间。虽然维斯塔斯及夏普拥有的可再生能源技术颇具吸引力,但由于业绩透明度不高、股价下降,收购方对此也持慎重态度。

需要新的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

固定价格收购制度在推动采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确颇具成效。不过,国家及国民负担也比较重,率先实行该制度的欧洲在逐渐缩小规模,现在需要出台新的扶持政策。英国政府制定了为采用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少的电源提供支援的计划。可再生能源自不必说,核能及燃气火力也将成为适用对象。关于可再生能源的具体目标将在2013年确定。

目前已在运转的海上风力发电站中规模最大的是英国Sernets发电站,照片是其建设时的情形。该电站配置了100台维斯塔斯的风车,输出高达30万千瓦。

预计德国政府今后将致力于制定针对新技术开发提供补贴的政策,以取代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而美国政府正在致力于开发大量采用可再生能源时所需的大型蓄电设备。例如,储存压缩空气,在不能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的时段释放压缩空气,旋转燃气轮机进行发电的技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及州政府开始针对可24小时发电的太阳热发电投资提供巨额补贴。

日本比欧洲落下很大距离才开始实行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现在说虽然已是后话,但日本应该通过欧洲等的事例吸取经验,不是过多地依赖固定价格收购制度,而是还要推行有助于将来大量采用可再生能源的政策,例如对新技术开发、有发展前途的蓄电设备及发电设备提供补贴等。

日本实行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后,由国民负担的电价附加费大部分为席卷太阳能电池板市场的中国企业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益,并没有成为日本企业的有力支援。虽然最初3年作为促进采用措施设定了收购价格,但还应该在电价上涨幅度尚未变大之前,也对欧美开始采用的支援政策进行探讨。(日经能源环境网 供稿)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庄红韬)

新闻查询  

新闻回顾

      搜索

产业/经营更多>>

能源/环境更多>>

机械/汽车更多>>

数码/IT更多>>

电子/半导体更多>>

工业设计更多>>